打造節儉政府
辛鳴
如果説政府“三公”支出的不規範算作一種病的話,先把病暴露出來總好過諱疾忌醫。在此基礎上,逐步做到公開內容更真實、更全面、更細化、更規範
關於“三公”消費治理,溫家寶總理曾講過,第一要公開透明,第二是民主監督。確實,公開只是第一步,至於把公開的行動落到實處,把公開的結果納入問責,讓那些部門不敢不公開、不敢假公開、不敢敷衍了事,就要靠民主監督了。
就形式而言,民主監督是一種群眾性的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政府部門在公開“三公”經費時煞費苦心地把公佈時間放在週末快下班時、把公佈的內容置於網站不顯眼的位置,這些小伎倆、小算盤是不可能瞞過群眾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縱使一些部門不公佈細節,群眾也能還原出細節來。當一個部門的公車經費超乎尋常時,群眾能算出原來他們的汽車竟然要一個星期換一次輪胎,“這車也太費鞋吧”。群眾的力量更是不可限量的,據説一些部門也有嚴格的“保密規定”以防止一些不想見人的行為被曝光,但總是按下葫蘆起了瓢。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因為廣大幹部本來就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還有什麼“秘密”可保得住?
就本質而言,民主監督更是一種權力監督。民主監督從權力運作的形式上看,是從下到上的監督,但民主監督絕對不是“説了白説”僅供參考的意見。
現代社會政府的權力,是民眾對自己權力的一種讓渡。但人民群眾讓渡出了權力,卻收回了權利,而且讓渡的只是部分權力,最高權力依然在人民手中。因此,在做得對與錯、好與壞,該不該做、允不允許做等方面,政府應依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當然,要想讓民主監督理論上的巨大作用真正在現實中體現出來,還需為其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要形成民主監督的氛圍。“萬物盡秋氣,一室難為春”,在今天中,民主監督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一些政府部門不願意、不屑于接受民主監督,公開的數字雲山霧罩,甚至以各種藉口阻止民主監督,對一些行使民主監督權的群眾動輒扣帽子、打棍子乃至打擊報復。然而,既然花錢的權力是人民群眾賦予的,花的錢又是大家交的稅,政府就有責任也有義務給群眾一個明白賬。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精打細算的老百姓怎能養得起、又怎會願意去養花錢“大手大腳”的政府?
其次,要健全民主監督的制度。“還是制度靠得住”,科學的制度才能保障人民群眾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要建立健全保護民主監督的制度,讓人民群眾敢監督;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監督實施制度,讓人民群眾能監督;建立健全民主監督的追究問責制度,讓人民群眾的監督真正管用等等。通過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監督方和被監督方都有章可循,按章辦事,確保民主監督正常有效運作。
再次,要重視民主監督的協同。“一個好漢三個幫”,民主監督真正能夠發揮最大功效,離不開與其他監督形式的協同。如果民主監督與法律監督、行政監督、黨內監督、政府自我監督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廣覆蓋、多層面、全方位的監督網路,將會更好地發揮民主監督的整體效應,使民主監督的渠道更加暢通,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彰顯。
最後,近期民主監督的重點應該放在促公開上。如果説政府“三公”支出的不規範算作一種病的話,先把病暴露出來總好過諱疾忌醫。在此基礎上,逐步做到公開內容更真實、更全面、更細化、更規範。
從長期來看,民主監督並不僅僅滿足於治病救人,其根本目標是防患于未然,是“強身健體”。要通過民主監督,讓政府部門運作更規範、更高效,不僅要建設一個廉潔的政府,還要建設一個節儉的政府。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