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因透明而進步
王敬波
“三公”經費的公開,不僅直接觸及政府資訊公開的核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政府財政預決算體制的改革,進而推動政府工作機制的完善
雖然公眾對政府部門擠牙膏一樣的資訊公開頗有微詞,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為這些姍姍來遲的財政資訊公開而鼓掌喝彩。更加開放、更加透明的政府是世界趨勢,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政府亦不能置身事外。
打造透明政府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是保障公民及時有效地行使監督權的必由之路。財政預決算資訊的公開,不僅有利於規範政府及其公務人員行使行政權力的行為,同時也推動政府厲行節約,講求效益。
政府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的行為值得肯定,但是還有相當部分的政府部門沒有履行法定的公開義務。為進一步推動政府財政資訊的公開,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政府履行的權力來自人民,人民享有政府資訊的知情權天經地義,政府官員要改變公開政府資訊是對民眾的恩賜的陳舊觀念,認識到公開包括財政資訊在內的政府資訊是法定義務,無可推卸。
其次,需要改革完善預決算體制。預決算的科目設置和標準應當更加科學和符合實際情況,這樣不僅有助於保證財政經費的科學、合理使用,也為預決算的公開掃清障礙。預決算的科目設置也應當更加清晰明瞭,交給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一份深奧難懂的預決算報告是對納稅人的愚弄。
第三,強化財政預算的權威性。很多政府部門不願意公開財政資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部門預算與決算差異很大,政府財政預算的權威性不足、監督不力,在實際工作中經費的使用隨意性比較強。實踐中政府工作的計劃性不足,財政預算的編制比較隨意,實施起來經常變動。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預算的權威性和政府工作的計劃性。
第四,保障預決算資訊公開的嚴肅性。對於在公開中造假、數字遊戲,隱形處理政府資訊的行為,必須嚴格追究法律責任。拒絕公開預決算資訊是違法行為,公開虛假的資訊也是違法行為,對於這種違法行為,相關部門要啟動責任追究,否則資訊公開就會變為數字遊戲。
第五,進一步細化財政預決算資訊公開的標準,統一部門財政資訊公開的內容,避免政府部門敷衍了事。從已經公開財政資訊的政府部門看,公開的內容差異很大,有的比較詳細,有的很粗疏。國務院主管政府資訊公開的機構應當組織制定標準,儘量詳細地公開財政資訊,尤其是“三公”經費的接待人數、出訪人員、公車數量等。
“三公”經費的公開,牽一髮動全身,不僅直接觸及政府資訊公開的核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政府財政預決算體制的改革,進而推動政府工作機制的完善。將資訊公開與政府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促進政府各項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和科學化。通過資訊公開服務公眾社會生活,滿足公眾知情權,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資訊公開通過構建政府和公眾的互動平臺,暢通公眾參政議政的途徑和渠道,社會和諧和穩定的目標自然就實現了。
同時,政府資訊公開也是展示我國政府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途徑。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資訊的透明和公開,對國際媒體開放國門,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勇於擔當的表現,也是大國崛起應有的氣度和自信。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