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8日在滬渝啟動試點,房産稅落地已有百日。“組合拳”作用下,兩地住宅市場一手房投資炒作驟然降溫。
“三個月徵收額不及一套房價”的現實,讓人們感到,一邊是房産稅“階段性效果”離市場期望有距離;一邊是其在全國推廣的呼聲日高。房産稅改革如何進一步順應期待?“組合拳”又該如何發力?
徵稅數額尚不成規模
備受矚目的房産稅試點在重慶、上海兩地“破冰”後,截至4月27日,上海稅務機關共受理購房人申請辦理房産稅認定18960件,其中認定為應徵稅的住房2306套,上海繳納的房産稅在20筆左右。
重慶方面,截至4月底,房産稅稅收收入70余萬元。重慶市財政局局長劉偉表示,重慶的房産稅徵收對象主要針對獨棟別墅等高端物業,徵收面不到10%,旨在遏制高端物業消費。
不過,兩地稅務部門均表示,目前房産稅徵繳不多與“時限未到”有關。上海規定當年度稅款繳納截止時間是每年12月31日,重慶規定為每年10月份。
從市場表現看,上海今年前4個月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創下6年來的同期最低;重慶高端物業普遍遇冷,獨棟商品住宅的價格較1月初下跌8%左右。業內人士認為,投資投機性需求的“擠出”,與房産稅的徵收存在一定關係。
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表示,目前兩試點城市徵稅數額還不成規模。以上海20筆稅款、每筆5萬元計,當地房産稅徵收總量可能不過百萬元;重慶的徵稅額也有限。
正在辦理購房手續的上海市民高紅美告訴記者,現在買房會算一下是不是要繳納房産稅、每年繳納多少,但不會因此而影響購買。顯然,房産稅實際的“威懾效應”尚不明顯。由此不難理解:今年一季度滬、渝兩地商品住宅成交量大幅下降,但房價總體變動不大。
承擔過重“期望值”背後
“期望房産稅對高房價‘一劍封喉’,本來就不現實。但市場對於房産稅的‘調控功能’如此看重,值得深思。”上海中原地産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説。
房産稅試點百日之時,樓市形勢依然嚴峻。在今年上海“五一”房展會上,難覓購房者期待中的優惠價格。記者調查發現,房企如此“淡定”,底氣有來自三大“抵消”的可能。
一是直接融資對信貸收緊的抵消。截至4月26日,已發佈業績的67家上市房企一季報顯示,短期內償債壓力並不大。不少房企還通過境外融資對衝國內信貸收緊的效應。
二是二三線城市銷售加旺對一線城市銷量萎縮的抵消。開發商在二三線城市間尋找“騰挪空間”,民間富餘資金也正從限購、房産稅試點城市向其他城市轉戰。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3%,其中漲幅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上是二三線城市。
三是市場未來可能反彈對當下投資需求受抑的抵消。上海永慶房屋總經理陳史翎説,雖然炒房投機的需求被抑制住了,但一些熱點城市巨大的剛性需求是無法消除的。一旦看房者等待三四個月後房價依然沒有明顯變動,便會放棄觀望選擇出手。開發商趁機加大供應,易形成“量價齊升”的局面。
“房産稅”有待加碼 “組合拳”不可鬆勁
房産稅試點百日之際恰逢5月--歷來是觀察全年樓市走勢的重要時間窗。
自4月中下旬以來,樓市升溫趨於明顯,一手住宅量價齊升的城市近半數。五月,各地開發商將加快推盤,“量”的活躍是否會激發“價”的上漲?
權威人士強調,要把一些地區過高的房價降下來、使房價回歸到合理水準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對房地産市場的成本、利潤和價格等進行調研,擬在商品房領域實施反暴利規定。而國務院督察組對各地落實調控政策情況進行督察之後,也引發了各界對更多“儲備政策”的期待。
決心之下,年復一年的樓市困局,如何擊破?第一,從嚴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深化房産稅改革。中國社科院日前發佈的藍皮書建議,房産稅試點應加快向全國推廣,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形成穩定的稅收來源,並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調節收入分配差距。
宋會雍等專家還建議,應根據試點情況完善房産稅的制度設計,比如可在稅率基礎上拉大級差,增加至5-7檔稅率標準。同時,將房産稅改革逐漸從增量房向存量房、高檔住宅和全國各地推進。
第二,“組合拳”不能鬆勁。業內人士建議,應切實加快保障房的制度創新,完善“頂層設計”,充分認識房地産業正經歷的深刻變革,儘早走出暴利癮症,將企業發展與保障房建設等“民生房地産”做強、做大結合起來。 (“新華視點”記者徐壽松、葉鋒、徐旭忠)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