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球最大博物館新國博今日“新粧”亮相

2011年06月03日 22:05: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國博西大廳的臺階(2月16日攝)。

  經過3年多改擴建的國家博物館將於4月1日重新開館迎客,屆時,國博將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啟蒙的藝術》。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攝

  今日14時,歷時4年改擴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將揭開面紗一角,開放北部展區,《復興之路》展將在此展出。本月25日起,新國博三層南部展區的專題展廳也將陸續開放。

  據介紹,《復興之路》展出期間,國家博物館北部展區每日9時至17時開放,16時止票,16時15分停止入館。每日接待觀眾3000名。週一閉館。從3月1日至16日,《復興之路》展只接待團體觀眾參觀,須提前2天電話預約並攜帶單位介紹信領票。3月17日開始,展覽每天接待團體觀眾2000人次,零散觀眾1000人次,零散觀眾憑個人有效證件現場換領,額滿為止。

  未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將通過《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全面、藝術、形象地展示中華文明的歷程和現代化建設成就;以《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中國古代瓷器藝術》、《中國古代玉器藝術》、《中國古代書法繪畫藝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明清傢具藝術》等專題展覽的方式展示館藏精品文物;以交流合作辦展的方式展現中國各地的特色文物、重大考古發現和濃郁的民族、民俗文化;還將通過借展、交流展等多種方式展示國際間不同的文明類型和藝術創造,揭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讓觀眾認識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繫和影響。

  今日率先開放的北部展區主要分兩層展區,曾開放過的《復興之路》重新亮相。觀眾可以通過千余件文物全面展示中華民族近170年復興之路的宏大主題。昨日上午,記者看到新國博內已經用半人高的圍欄隔開了開放區與暫不開放區,觀眾今天從北門進入後,還可以一睹330米藝術長廊的風采,欣賞到276個頂棚藻井。

  本月25日起,展現了“西域之風”、“中土氣質”和“藏傳佛教”三個部分的《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展,匯聚後母戊大方鼎等國寶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展,涵蓋了350件各門類的世界級藝術作品的《啟蒙的藝術》展將陸續開展。

  相關現場

  首批182件套文物回家

  昨日中午11時20分,三輛集裝車悄然抵達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外,大盂鼎、後母戊大方鼎、木雕觀音、子龍鼎等182件套國之重器結束4年寄居生活,成為首批回家文物。

  “我早晨6點就已經興奮得睡不著了。”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于成龍昨日全程護送文物回家,早晨不到9時,他已經趕到了位於豐台區南苑鄉石榴莊的國博文物保護中心。

  此時,國博文保中心內,182件套文物經過1個月的消毒、除銹、除塵後,已經被分裝在30個集裝箱內整裝待發。“首批回家的文物主要以青銅器和佛造像為主,均為老國博藏品。所有藏品都是一級品,還有一部分堪稱國寶級。”于成龍舉例,“商代最大的圓鼎子龍鼎、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銅器後母戊大方鼎都是首批回家文物,每一件文物都被調整到最佳展出狀態,容光煥發。”

  9時許,30箱文物裝車完畢,在專業警力押運車的護送下,駛向國家博物館。經過4年改陳後,新國博的文物庫房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20萬件以上的文物收藏。在文物保護方面,充分考慮了環境溫濕度的要求,庫區溫度為20℃2,濕度為50%5。藏品庫做到了防火、防盜、防震、防雷等“十防”。

  11時40分,集裝車在國博北門附近的文物液壓電梯旁停妥。“這些文物將直接乘坐全世界最大的液壓電梯,直達新國博3層《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和《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展廳內。3月25日,這裡將揭開面紗,成為新國博首批亮相的兩個專題展廳。”于成龍説,“待第二天開箱校驗後文物將直接上展,目前所有展櫃已經到位。”

  文物在展廳內過夜,安全問題如何保證?于成龍表示,新國博的每個展廳都保證恒溫恒濕,不僅有先進的監測設備,而且有專人24小時保衛,文物絕對安全。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