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胡錦濤即將訪美 中美關係發展有望迎來新契機

2011年06月03日 22:05:5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前一時期,中美關係隨著美售臺武器、奧巴馬會見達賴、美插手南海、美日韓聯合黃海軍演、中美經貿摩擦等事件而進入“矛盾多發期”,但經雙方努力,近期似已逐漸回歸正常軌道。2010年12月,中國副總理王岐山赴美參加21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美副國務卿斯坦伯格訪華;本月,美國防部長蓋茨也將訪華,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對美進行國事訪問。中美關係下一階段發展有望迎來新的契機。

  在一年時間裏,中美關係上演櫛風沐雨、破浪而行的一幕再次表明,由於一些問題的長期存在,中美關係出現起伏與波折難以避免。

  首先,中美間存在意識形態分歧。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在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上靠近西方,常被美借所謂人權、民主問題予以“妖魔化”。前段時間的谷歌事件及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事件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中美意識形態的分歧。第二,中美間存在地緣戰略競爭。中國是亞太地區大國,而美是擁有一超地位的全球大國,雙方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競爭成自然之勢。第三,中美間存在全球利益摩擦。中國的崛起使美感到自己長期構築起來的世界“一超”地位受到威脅。中國GDP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更加重了美的戒慮。從智慧財産權保護、市場準入、貿易逆差等老問題,到人民幣匯率、氣候變化等新問題,中美利益摩擦明顯增多。

  然而,也應看到,儘管問題和摩擦在數量、頻率和強度上似乎都在增加,但中美間的鬥爭不會失控,雙方關係不會破裂,“鬥而不破”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另一規律。

  第一,中美經貿依存關係日益加深。長期以來,中美經濟已形成相互深度滲透、密切聯動的有機整體。後金融危機時代,雖然中國將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美依賴,但美也會進行調整,增加對華出口。中美經貿摩擦看似不斷擴大,但由於發展階段落差及結構性互補,互惠共贏仍將是主旋律。雙方在投資、金融乃至科技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美元和人民幣的關係也將進一步加深。

  第二,全球化時代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從反恐到應對金融危機,中美在維護地區及全球繁榮和穩定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中國的崛起還賦予全球化新的內涵,為美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在國際安全方面以及其他新領域,如清潔能源合作、氣候變化應對中,中美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第三,中美關係已遠超雙邊範疇而具有世界意義。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中美作為世界兩個重要大國,在經貿、金融等方面合作有助於帶動世界經濟走出危機,而中美如爆發貿易戰、匯率戰,必然殃及整個世界。在裁軍、伊朗、朝鮮、反恐、氣候變化等問題上,中美合作至關重要。如果中美搞對抗,不僅對兩國有害無益,也使其他國家特別是亞太國家面臨兩難境地。後危機時代,世界面臨重塑經濟金融新秩序的歷史重任,需要中美加強合作。

  應當説,中美雙方對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都有著準確的判斷和深刻的認識。但彼此間存在的戰略疑慮導致雙方在很多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認知和對策。從美國角度來看,主要擔心中國未來會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中國未來發展會對美構成怎樣的威脅和挑戰。從中國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的很多政策也帶有模糊性,比如,美國如何看待和應對中國的崛起,等等。

  互信則進,相忌則退。中美雙方需要擴大對話,減少誤會,增強政治互信,消除戰略疑慮,避免戰略碰撞乃至對抗。中國歡迎美在亞太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推動地區和平穩定發展。中美可以排除干擾,實現雙方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大道無疆!在經歷了前期的各種波折和鬥爭後,中美關係即將迎來胡錦濤主席訪美之行,其蘊含的寓意深刻而顯見:中美關係的“大道”不會因問題和摩擦的存在而被阻斷。中美雙方應正視挑戰,化解矛盾,踏平風浪,振帆遠航,在風雨變幻中共塑全面合作的新型大國關係。(楊丹)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