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塞上江南天高雲淡,瓜果飄香,一派豐收繁忙景象。
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從“苦瘠甲天下”的中南部乾旱山區,到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北部黃河灌區,行程1000多公里,足跡貫穿寧夏南北、橫跨黃河兩岸,深入工礦企業、大中學校、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親切看望企業職工、學校師生和農民朋友,共商寧夏發展大計。
吳邦國強調,要充分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工作的總體部署上來,緊緊抓住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機遇,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走出一條符合寧夏實際、富有特色的興區富民之路。
“讓中南部貧困地區群眾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寧夏中南部地區乾旱缺水,自然條件惡劣,是全國扶貧攻堅的重點地區之一。吳邦國十分掛念貧困山區群眾的生産生活,到寧夏調研的第一站就選在固原。一下飛機,他立即驅車數十公里,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原州區開城鎮海溝村。這裡居住著251戶回族群眾,由於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全村人畜飲水困難尚未解決,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2700多元。吳邦國走進村民馬進倉家,與一家人坐在坑上拉家常。從吃水從哪來、孩子在哪上學,到莊稼收成怎樣、外出務工做什麼,吳邦國問得十分仔細。聽説委員長到來,村民們都圍攏上來,吳邦國走上前去,同鄉親們親切握手,祝賀開齋節快樂。他説:“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大家現在生活還比較困難。黨和政府會想辦法解決大家的問題,相信通過上下共同努力,鄉親們一定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年來,寧夏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圍繞解決水的問題提出了不少建議,包括解決寧夏中南部地區飲水安全問題、發展乾旱帶高效節水補灌農業、建設馬鈴薯種薯基地、組織實施生態移民搬遷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從充分發揮代表作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對這些建議進行重點督辦,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認真辦理,地方政府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代表反映強烈、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吳邦國強調,改善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環境和基本生存條件,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民生工程。他要求有關方面繼續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解決中南部地區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積極推動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搬遷安置,讓中南部地區各族群眾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寧夏煤炭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煤電産業已基本形成氣候。原煤年産量超過5500萬噸,每人平均産煤量居全國第三位;電力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每人平均發電量居全國第一位。
寧夏寧東煤田探明儲量273億噸,是國家6個優先開發的億噸礦區之一。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吳邦國認真聽取基地規劃建設情況介紹,實地察看神華寧煤集團煤基烯烴項目進展。他強調,搞好煤電、煤化工産業對寧夏今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要堅持科學規劃,選準技術路線,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加強資源綜合利用,進一步延伸産業鏈,走出一條煤化工的新路子,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寧東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和迴圈經濟示範區。
“以沿黃城市帶建設帶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寧夏沿黃城市帶集中了全區57%的人口和80%的城鎮,創造了全區90%以上的地區生産總值和財政收入。目前,貫穿沿黃4個城市和6個城鎮的濱河大道已全線貫通,沿線城市一體化速度明顯加快。
調研期間,吳邦國先後來到位於沿黃城市帶的中衛、銀川、石嘴山等城市和中寧、靈武、賀蘭、惠農、平羅等城鎮,詳細了解沿黃城市帶規劃方案和建設進展,實地察看採煤沉陷區地質環境治理情況。看到昔日荒涼的廢棄礦區如今樹木蔥蘢,得知礦工兄弟從破舊的工棚搬進了嶄新的樓房,他感到十分欣慰。吳邦國還專程來到銀川靈武羊絨工業園區,考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勉勵園區企業不斷改進生産工藝,培育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為活躍地方經濟多作貢獻。
吳邦國指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一大國情,也是寧夏突出的區情。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把沿黃城市帶規劃建設擺到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來推動,以此帶動鄉鎮發展和産業發展,帶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承接東部産業轉移,帶動農村人口特別是中南部地區農村人口有序轉移,促進全區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生態建設。要堅持高起點搞好城鄉建設規劃和城鎮體系統一規劃,優化産業佈局,防止重復建設,選準突破口,紮實穩妥地向前推進,走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城鎮化新路。
[責任編輯: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