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水害變水利
據貴陽市水利局有關專家介紹,雨水的作用廣泛,它可以灌溉農作物,植樹造林,也有利於水庫蓄水,還能夠減少空氣中的灰塵,降低氣溫,補充地下水以及河流水量,有利於發電和航運。
可是一直以來,人們説起雨水,心情總是極為複雜。在乾旱少雨時,人們期盼它如期而至;在雨水肆意時,人們怕它氾濫成災,沖毀橋梁、農田、房屋等。以前雨水作為一種非傳統水源,在我國曾被當作災害加以防止;可現在,雨水已經成為緩解城市水資源緊張狀況的重要的可用水資源之一,因此,如何將以前人們眼中的災害,變為一種有利於人們生活生産的武器,成為水利部門研究的一項課題。
在將洪水的“有害”變為“有利”過程中,貴陽市水利局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防汛措施。首先加強了防洪工程的建設力度,依據《貴陽市城區防洪規劃》,結合“南明河三年變清”工程建設,先後投入30億元對南明河干流中、下游城區河段、庫容最大的阿哈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對花溪水庫和市西河上游小關水庫進行改、擴建及配套工程建設;完成了3.3公里長的貫城河排污分洪隧洞工程。這些工程的建成使貴陽市南明河、市西河、貫城河的防洪能力從原來的30——40年一遇抬高到百年一遇以上。近幾年,還投入1億元新建了息烽縣2.64萬畝田土的灌溉和1.2萬人、3千頭大牲畜的飲水,同時解決了息烽縣陽朗壩每年都被水淹的問題;投入1.4億元完成了98座病險水庫治理和26處灌區配套工程建設,在滿足農業灌溉和供水需求的同時,確保了水庫以及下游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同時,市水利局還做到了提早安排部署,明確落實責任。汛前,具體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各項工作,調整充實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明確成員單位職責,落實行政首長包重要城鎮、重點部位、重點水庫責任制,切實做好“職務、思想、指揮”三個到位。
除此以外,水利部門還加強了防汛安全大檢查的力度,並在提高市、縣各防辦能力建設上下功夫,充實優化了防辦人員的結構,健全了防洪的應急機制,強化了應急管理的各項工作。
如今,經過相關部門長期不懈地防汛治理,貴陽市水患的發生率已降到很低,並且近十年來未發生大型的水患災害。洪水逐漸褪去可怕的外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有利幫手。
專家聲音——防汛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
左章超(貴陽市水利局副局長):
根據城市防洪的標準,貴陽現如今已達到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但是作為一個省會城市,貴陽還是存在一些缺陷,一些問題也亟待解決。
以前,我們提到城市洪水,多半聯想到的是河水氾濫,採取的措施大多是城市河道以及排水管道的建設和堤壩的加固,可如今,侵襲我們的是內澇。
貴陽是一個老城,原來的排水排污系統因為城市的發展擴容和變化,已經滯後於城市的發展。老的排水排污系統跟不上,加之地面硬化,遇到下雨,路面就會很快形成進流,低窪地段就會形成短時的積水,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內澇。
防汛工作並不是單憑某一個單位就能做好的,它需要防洪工作與市政設施的內澇、地面的積水等多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然後統一逐步完善。想解決新形勢下衍生出來的“內澇”現象,工作需要逐步的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其中有經濟因素,歷史因素等。不過,防澇工作將是貴陽市防汛工作下一步的重點。
在城市發展中,排水設施這些地下部分應該是百年為計的,它需要有延續性,甚至比地上設施需要更精心的設計和規劃,因為你後期推倒重來,意味著付出的代價更為龐大。
但是,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及早地完成任務,遺漏了防洪這一塊的工作,因此,相關的職能部門在防汛工作中要注意細節,不要讓一個小小的細節,帶來永遠的遺憾。
預防地質災害 也需“人為”的力量
周德全(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生物科學學院教授):
在貴州,出現洪澇災害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
貴州處於苗嶺山區中段,是一個二級臺階向三級臺階轉換的斜坡地帶。因地表侵蝕非常強烈,在地表侵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貴州千溝萬壑的地貌特點。在貴州,洪水的出現主要集中在行洪的河道和一些低窪區域。貴州洪水有一個特點,時間短,並且暴漲暴落,屬於典型的山區洪水。貴陽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200毫米之間,陣雨和暴雨較多,在這樣的條件下,雨水是誘發地質災害一個重要機制。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山洪爆發等自然災害也容易出現。
洪澇災害的發生和城市建設也有著密切的關係。以1996年的洪水為例,我們不難看出,貴陽市的洪水主要來源有幾個區域:一個是南明河,其上游的調節水庫是松柏山水庫和花溪水庫,南明河還是發源於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另一個是貫城河,還有就是市西河,這幾條河流對當年的水災形成有重要的影響。當時氣象部門已經預警,可是為什麼我們還是會受災,分析後發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河道的泄洪能力不夠,其次是水庫的庫容排泄能力、水庫的整治和擴容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就是汛洪通道是否通暢,是否存在問題。
不過,通過各部門幾年來的努力,我們城市的防汛能力正在提高,以前只能達到20年一遇的能力,現在已可承受百年一遇。
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止地質災害對人們的影響呢?我們國家有規定:城市任何建設都要進行災害地質的評估。但是這項工作由於歷史的原因或者人為的原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因此要想做好城市的防汛工作,除了汛期前,相關部門提前做好對各種防汛措施的檢查,包括防洪通道的檢查、水庫的庫容的檢測外,相關單位在進行城市建設時,要避免大挖大填,相關執法部門在工程過程中,也要加強監管力度。總之,防汛是一個群策群防的工程,只有各方面有效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