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經濟研究組4月份曾呼籲嚴徵土地增值稅,認為從嚴徵收土地增值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産企業的暴利,控制房地産市場的投資過熱,減少房地産企業的拿地衝動,調節房地産市場的結構等。
土地增值稅從預徵到清算,對房地産企業成本影響有多大?財稅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進行了簡單計算:以一套房100萬元計,核定增值率20%,土地增值稅以最低的30%徵繳,繳稅額就相當於核定增值額的6%,與原來預徵的1%相比,要整整多出5%,這對企業來説無疑是不小的成本。
專家認為,通過提高土地增值稅的預徵率和及時清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窄房地産開發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土地二級市場賣方的贏利空間。另外,對囤地或捂盤以求獲取額外暴利的做法也將有所壓制。
樓市調控必須打好“組合拳”
從理論上講,稅收政策對房地産市場具有長效而穩定的調控作用。但在現實中,許多政策卻因操作性、利益關聯等問題,使效果大打折扣。土地增值稅在一些地方的徵收不力可謂是公開的秘密。而且,能否達到期待中的效果也難以定論。就此次明確清查土地增值稅來説,其效果仍然有待觀察。
其一,避稅漏洞能否彌補?長期以來,造成地産商避稅的主要原因是稅收徵管政策存在諸多漏洞,導致徵收成本大、力度小。許多地産商利用了房地産項目開發時間跨度長、環節多、成本計算複雜的特點,千方百計鑽政策漏洞。比如,房地産企業的項目決算要等到整個工程項目通過驗收之後才能進行,由於一個項目需要建委、質檢、人防、消防、交管、技監、供水供電等10多個部門都出具驗收報告後才算完工。漫長的驗收過程可能為地産商提供了偷稅的便利,有些開發商利用連續滾動開發項目,有意無意地將項目決算期推後。對此種種,稅務部門應有防堵之策。
其二,地方能否一以貫之執行?在土地財政模式之下,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有著深切的利益關聯。調控之時,對開發商有主動權;一旦市場陷入低迷,卻可能有求於對方。近年來,各地為引進稅源爭相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想方設法保護投資者的積極性,有的地方甚至有稅收返還的政策。從這幾年各地曝光的案例看,甚至不乏地方政府將開發商土地增值稅全盤免除、變著法子向開發商“送錢”的情況。如此種種,均考驗著此次清算土地增值稅工作的實效。
其三,房企是否會將新增成本轉移給購房者從而推高房價?胡怡建説,從嚴徵收土地增值稅有利於減少房地産企業的投資衝動和利潤預期,但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卻有可能成為新增房價的一部分。原本是為調控企業投資投機,最後卻增加了購房者的負擔。從以往經歷看,對此應有所警惕。他認為,樓市調控必須堅持打“組合拳”,在嚴格執行稅收政策的同時,必須在增加有效供應、控制流動性這兩方面雙管齊下。(記者 葉鋒、鄧華寧)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