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上海世博會就將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國最大城市拉開大幕。在全球的聚光燈下,人類文明歷史新的坐標經緯,深深鐫刻在黃浦江畔!
江河浩蕩,奔流入海,日夜不息,見證著上海世博園區夢幻般的變遷:從嘈雜的工廠、逼仄的蝸居,到春筍般的建築一節節長高、成形,美輪美奐,靜候一個月後的盛大開幕。
年華似水,世博會159載,沉澱下的,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偉大夢想——在世博會這個平臺上,共同應對困惑難題,共同探討解決之道,共同憧憬美好未來。
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引起全球共鳴。站在新千年第二個十年的開端,我們這個世界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讓城市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
持續發展的夢想:從物的崇拜到人的關懷
中國館、主題館、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世博軸等永久性建築已經竣工,臨時場館絕大部分竣工,部分尚在建設中的外國自建館有望按時竣工,園區內配套設施基本建成,布展工作抓緊推進,七成世博會展館將參加4月20日開始的園區試運作……在開幕倒計時30天之際,上海世博園區浩大的工程已進入收官階段,靜候四海賓朋。
上海,中國,準備好了。準備就緒的,不僅是世博園場館,更是對世博精神內涵的認識。
“上海世博會能夠留下一座埃菲爾鐵塔嗎?”開幕在即,上海市世博局主題演繹部部長季路德頻繁遇到如是提問。已經與世博打了11年交道的季路德説:今天的世博會,重點已經不在於留下什麼地標建築,而是精神層面的思考與啟示——人類能夠通過世博會對未來發展達成何種共識? 事實上,當1889年巴黎世博會給法國留下一座埃菲爾鐵塔時,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正處於與工業化的熱戀之中,城市裏煙囪林立,煙塵蔽日。今人眼中,濃濁的黑煙是污染的代表,而在當時,卻象徵著一個城市的財富與機會。
巴黎世博會閉幕8年之後的1897年,清朝地方政府在十六鋪老太平碼頭創建供30盞路燈照明的南市電燈廠,于除夕建成,並於當晚試燈,30盞電燈一起開亮,一時觀者如雲,其中包括時任上海縣令黃愛棠。百年老廠,歷經滄桑,上了年紀的上海人,都對黃浦江畔這座高聳入雲、黑煙滾滾的大煙囪,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附近居民,更無法忘記隨風飄散的煙塵。
如今,這座煙囪作為工業遺址,保留了下來,它正被改造成一座氣象景觀塔。30天以後,雲集世博園區的中外遊客,望著以藍天白雲為背景的昔日煙囪,怎能不感嘆人類發展理念的巨大變化?
站在今天回望世博會的歷史,就猶如一幅史詩般宏大壯闊的畫卷,一段耐人尋味的人類心路歷程,將人類進步成長的圖景無一遺漏地盡收其中:早期,科技發明是世博會最重要的展示內容,讓參觀者如醉如癡;進入二十世紀中葉,工業化的弊病使人們開始反省,人們更加關注如何協調技術進步和保護自然環境。
從1933年芝加哥世博會開始,世博會的辦會理念逐漸過渡為以主題演繹為宗旨的模式,放棄了早期面面俱到的展覽方式,人們開始對二十世紀初流行的“科技是進步的決定性因素”這一觀念進行反思,如何可持續發展,成為世博會關注的焦點。
“一個世紀的進步”、“現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明日新世界”、“人類進步與和諧”、“無污染的進步”、“人類與自然”、“新的起飛之路”、“自然的睿智”……1933年以來,世博會用各個層面的主題,持續探討人類如何可持續發展,以引領人類生存的文化理念和生存方式。人類依然在不斷探索科技的發展,然而更為重視的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2009年11月,北京國際世博論壇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致辭:“世博會開啟著人類重新認識世界的窗口,引領人們從對物的崇拜轉向對人的關懷、從征服自然轉向尊重自然、從追求增長轉向推崇可持續發展。”臺下掌聲雷動。
上海把籌辦世博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説,借助世博會的籌備與運營,我們應該學習各國各地的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的發展理念,使辦博的過程成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機遇。
159年來,世博會堅持以“進步”為核心價值,不懈推動人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斷引領人類發展的最新理念、不斷積澱人類最優秀的文化傳統。
今天,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帶著持續發展的夢想,來到了上海世博會。
和諧世界的夢想:走出“巴別塔”,走進“地球村”
32、31、30……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一個名叫徐威的男子常常端詳回國的機票,沉浸在興奮的倒計時中。他無法不期待,他是“中國世博第一人”徐榮村的第六代侄孫。一個月後,徐氏家族夢想成真。
徐榮村,中國與世博的歷史繞不開的一個名字。1851年,商人徐榮村從上海向倫敦發出12包産自太湖南岸的湖絲,結果在首屆世博會上獲得了金獎。徐榮村有照片留存至今,頭戴瓜皮帽,蓄著八字須,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似乎能夠穿透歷史。假若他能看到159年之後的黃浦江兩岸的世博園區,將何等欣慰!
這是用全球智慧在中國上海凝聚而成的“地球村”。
徐威早早就買了機票,期待著在這個小小的“地球村”裏,尋覓祖輩的夢想與榮光。
西方文化中,“巴別塔”是誤解與分歧的代名詞,而世博會,全球文化多樣性得以展示和交流的最大平臺,卻給人類提供了一次機會,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在世博會這個平臺上,消除隔閡,達成對未來的共識--追求幸福,追求真善美,追求更好的未來,追求一個不同文明和諧共存的世界,這是人類心靈的共鳴,超越膚色、語言和價值觀。
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認為,在世博會這個交流的舞臺上,每個國家或民族都展示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科學發現和創新精神。“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為各種觀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獨一無二的方式,這就是世博會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人類本性深處,蘊藏著一種歡慶節日或者情緒共鳴的激情,需要在一起才能引發,何況是在世博會這樣探討未來、感知未來、觸摸未來的全球盛會?
山田外美代,日本愛知縣一名普通主婦,卻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2005年愛知世博會上,她每天入場、總入場數達243次,曾兩次中暑,仍不放棄,被日本媒體授予“世博全勤獎”。2009年底,這位“超級世博迷”舉家搬到上海。一個月後,她將在184天的會期中,看遍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局感動之餘,贈送她在日本發售的首張門票,並邀請她參加5月1日的開園儀式。
是什麼讓她如此癡迷世博會?這位日本主婦的答案是:“世博會對我來説就是學校。雖然沒有教科書,但是有機會和各個國家的人相見並且進行對話,對我是寶貴的體驗。”
交流、溝通、合作、對話,而不僅僅是通過世博會給本國經濟尋找機會,是眾多參展國家來到上海的原因。冰島,一個美麗的北歐島國,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撞擊下,整個國家瀕臨破産。這個擁有32萬人口的島國,會不會來參加世博會?誰的心裏都沒底。
雖然參展之路漫長坎坷,但冰島還是來了,2009年12月15日,冰島與上海世博會簽署參展協議。冰島駐華大使居納爾 貢納松説:“我們一定要參與上海世博會!因為全世界都會來這裡,冰島館將成為我們重樹信心的象徵,成為我們對當今世界重要議題思考的標誌。”
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觀眾人數預計超過7000萬人次……159年了,世博會沒有衰老,歷久彌新。上海市市長韓正表示,上海期待著依託世博會這個大平臺,共同探尋城市科學發展之策。
因為,人類能夠在這裡追求和諧世界的夢想。
幸福生活的夢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今天,世界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希望!”——2002年12月3日,當中國成功申辦世博會後,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曾這樣感嘆。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世博會的歷史上,以“城市”為主題還是第一次,得到了世界廣泛的響應和認同。著名作家王蒙評價説:“這是人類的經驗也是人類的訴求,更是一種通向未來的眼光。”
城市化是工業化帶來的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一些發展中國家把工業化視為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就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城市病”:空間衝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困擾全球的共同難題,亟須吸納和整合全世界優秀的發展理念,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早在2000多年前,亞裏士多德就有一句名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如何在城市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後的今天,人類能否在上海世博會找到解決之道?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者,在上海世博園區增設一個小“特區”——“城市最佳實踐區”,首次給世界各地的城市提供了一個獨立參展的機會,把城市作為一個展品呈現給觀眾,把最佳城市的案例介紹給世界,這是百年世博歷史中的一大創舉。
“它們所展示的城市建設成果和城市生活實踐,既代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水準,也能折射一些城市在發展道路上走了彎路、造成了損失後才形成的最新理念。”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葛劍雄説,他認為,這是世界在一起交流城市未來發展的最好機會,而中國各地區、各種類型的城市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學習和參考對象。
中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關鍵時刻,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農民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95%以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加速,尤其是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化呈現衝刺速度,到2009年,中國的城鎮人口按統計口徑算,已經達到了6.22億人,城鎮化率提高到46.6%,預計 “十二五”期間,將達到50%。
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快速城市化,無疑將對世界産生深遠影響。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 斯蒂格利茨説過:二十一世紀對全人類最具影響的兩件大事,一是新技術革命,一是中國城市化。
中國領導人高度重視與世界共同尋求城市化難題的破解之道。2008年8月26日,北京奧運會閉幕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韓世博會合作交流論壇上致辭:我們期待著世界各國各地區以上海世博會為平臺,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設經驗、傳播城市發展理念、探討城鄉互動發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類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聯合國副秘書長安娜 蒂貝瓊卡説:城市發展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想取得成功並沒有捷徑,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知識、經驗、互相學習。
每一次世博會,無論規模大小,都使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人類面臨城市化的共同難題時,上海世博會選擇的城市主題,無疑體現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觀念,寄託了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我相信,上海世博會通過這一主題,將為提高全球的城市生活品質作出貢獻!”洛塞泰斯説。
在上海世博會進入開幕倒計時30天之際,世界關注中國、上海的目光愈加熱切。因為,上海世博會,寄託著人類追求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共同夢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