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媒體合作  >   正文

“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公益行”活動啟動

2015年06月17日 15:44:00 來源:環球人物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藝術沙龍現場圖(本刊記者+傅聰攝...2

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藝術沙龍現場圖。(《環球人物》記者 傅聰攝)

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藝術沙龍研討會現場。(本刊記...2

  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藝術沙龍研討會現場。(《環球人物》記者 傅聰攝)

  2015年6月5日,廣東省惠州市文化藝術中心高朋滿座,展館內高僧雲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佛畫作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由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誌主辦、惠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和世界文化遺産藝術研究會協辦的“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公益行”惠州站活動在此舉辦。

  為了更好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從文化方面著手,佛教文化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此同時,佛教文化遺産卻面臨著自然環境惡化的威脅和過度商業開發的破壞。環球人物雜誌特邀著名居士畫家湯余銘先生作為本次活動佛學藝術顧問,在惠州舉辦“中國夢美麗中國——佛教文化遺産藝術沙龍”,旨在凝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討佛教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湯余銘先生將自己40多年來精心創作的佛教文化遺産題材作品帶到現場,希望以此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冠賢同志致開幕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宗性大和尚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明海大和尚也專程趕來參加。宗性大和尚盛讚惠州“山含睿智、水帶慈光”,他指出,今天的佛教遺産保護,不再僅僅停留于物質上的保護,而且要更加重視弘揚文化遺産中的精神內涵。明海大和尚在發言中提出,佛教信仰最核心的載體是什麼?中國的佛教文化古跡、寺院是載體,載體需要通過文化、藝術等途徑傳播,這次活動就是很好的方式。

  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副總編輯張勉女士談到:惠州市政府、當地企業家為佛教文化作出了很多善舉,營造了整個城市和諧、包容的氛圍,成為中國當代城市建設中的一個文明範本。在藝術沙龍現場,與會嘉賓共同參觀了著名居士畫家湯余銘先生精美的佛畫藝術作品。湯余銘先生曾潛居五台山12載研究佛教文化遺産藝術,他創造的三維立體佛像畫法,享譽海內外。

  如今,佛教的向心力在中國,佛教文化如一股源頭活水,為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提供了一種思維方式。而保護璀璨、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産迫在眉睫,這也是保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今天,能從我們自身做起,呼籲身邊更多的社會團體參與到佛教文化的保護中來。

  出席本次沙龍的嘉賓還有惠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黃志忠,惠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吳少忠,惠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永福寺首席仁空法師,惠州市佛教協會秘書長、蓮花禪寺主持常斌法師,以及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成員。(《環球人物》記者 劉暢 姜璐璐 攝影記者 傅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許秋玥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許秋玥

原稿件來源:環球人物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