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媒體合作  >   正文

西藏變得越來越好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2012年10月30日 14:38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前語:從破爛的土坯房到漂亮的藏式小樓,從羊腸小道到柏油馬路,從資訊閉塞到無線電網的接入……古老的西藏自民主改革起,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沒有親身經歷,沒有觀察對比,沒有調查研究,常人難以想像,這大半個世紀的時光,到底賦予了雪域高原怎麼一種全新的活力?

  瑞士知名西藏與亞洲獨立學者和考古學家米歇爾漢斯,自1980年起,24次進入西藏做田野調查,親身經歷了過去半個世紀,尤其是近二十年裏,西藏在文化、宗教和社會方面等發展的歷史變遷。他認為,部分西方媒體的涉藏報道過於偏激。西藏變得越來越好,這點,哪怕是達賴喇嘛也不能否認。

米歇爾漢斯 攝影:吳清蘭

  社會進步 不容置疑

  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也是西藏在經歷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兩大歷史性轉捩點後的最初發展階段,米歇爾漢斯第一次有機會到西藏。當時,同行的還有一名登山運動員和一名作家。由於地處高原,氣候惡劣,加之交通設施的極度缺乏,在這位花甲老人的記憶裏,那第一次的西藏之行,著實經歷一番折騰。

  “在八十年代,去一趟西藏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現在想來,我最早的4次西藏之行,與現在相比,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米歇爾漢斯感嘆道。

  米歇爾漢斯回憶,26年前的西藏,哪怕是從拉薩機場到市區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更不用説其他基礎設施了。在西藏的七天裏,米歇爾漢斯一行三人一起擠在一家很小的賓館裏,三人共住一屋。在一名當地人的幫助下,他們參觀了布達拉宮、大昭寺並到了日喀則等地區。

  1980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西藏實際出發,發展國民經濟,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準,建設團結、富裕、文明的新西藏。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全面部署西藏工作,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在這三十年裏,西藏經歷了歷史性的變革,社會、文化、宗教等方面發生了令人難以想像的積極變化,米歇爾漢斯便是其中的一位見證者。1980年至2006年期間,他前後共24次造訪西藏,走訪西藏各大寺廟、文化遺跡、深入百姓生活,親身經歷了西藏,在過去半個世紀,尤其是近二十年來,雪域高原脫胎換骨的變化。

  2006年10月初,青藏鐵路開通三個月之際,米歇爾漢斯第一次乘坐火車進入西藏。這時的西藏,與他26年前所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他感嘆道:“完全不一樣了。不説內在的,僅是城市面貌的改變就讓人印象深刻。青藏鐵路的開通,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得到了提高,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米歇爾漢斯告訴記者,他在一些西方媒體報道或是朋友那裏聽説,拉薩現在到處都有警察巡邏監視,有各種各樣的限制。

  “但是,我不得不説,這些都只是道聽途説,沒有證據。就我在西藏,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切都很好。只要我需要,我可以到各個地方去參觀旅遊,” 米歇爾漢斯補充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許秋玥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