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他揮了揮手,1.5億進了口袋——夏國新: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是商業運作的傳統智慧。
服裝家族企業普遍對風投不感冒,因為他們擔心外資的進入會觸動他們打拼了幾十年的基業。服裝企業與風險投資的磨合期,或許還將變得更長。
實際上,風投一直是“上趕”著歌力思,期望為其注資的。
2009年3月,作為歌力思公司總裁,過往存有抵觸情緒的夏國新終於同意引入風投,在金融危機引發的恐懼最為強烈之際,夏國新終於揮了揮手作了個合作手勢,以歌力思10%股權的代價接受了凱雷的1.5億元注資。
輕鬆的夏國新與國內眾多服企苦大仇深面孔形成了對比,在服企沒錢,受直接衝擊的風投更沒錢的情況下,夏國新卻從風投那裏得到了資金,還是別人主動上的門,不由得引起同行的關注,夏國新及其領導的歌力思也由此普遍被認為有幾把“刷子”。
投資夏國新
根據凱雷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祖文萃的回憶,此次逆勢投資歌力思最讓他興奮的地方,在於夏國新本人,夏國新給他的印像是“不缺錢”,這反而讓他認為夏國新很有實力、很有“想法”。
“我第一次跟夏總見面的時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沒有任何談金錢方面的東西,沒有談財務方面的東西,我們談的就是怎樣真正在一個長期的時間裏面耐心建一個國際性品牌,這是很難的。很多企業家都為賺錢做事,可是我看到很少有企業家跟你説第一個願望是怎樣創企業或者創品牌,所以這是他吸引我的第一個因素。”祖文萃顯然被夏國新的“淡定”所吸引,這是在金融危機下大量企業不斷倒下環境中的“淡定”,同時,他也肯定了歌力思的商業模式,“他的理念是我們非常看重的,他的商業模式還是比較特別,他能夠保持很高的利潤,追求一個穩定的增長而不是飛速的增長,長期把品牌保持成長起來,跟我們的理念是結合起來的,我們投資是一個長期性的,一般我們都是要跟蹤七年甚至十年達到一個很長的目標,而不是靠在資本市場怎樣翻或者炒。這是我看中歌力思的第二個因素。”
歌力思眼下已經在國內女裝服飾領域佔據了市場一線的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於其每年大概30%—50%的經營增長,即便是在2009年的第一個季度,歌力思的同比增長也將近在30%。
一份穩定、靠譜的經營數據是歌力思的“底氣”,也是夏國新進行談判及“對外驕傲”的資本。這直接造成了凱雷“狂追”歌力思,夏國新選風投,而不是風投選夏國新的局面。
祖文萃則直接將這種優勢概括為一個現象,“它已通過近15年的穩步增長”。
培訓考驗企業“野心”
不過,歌力思並不是完美無缺,無須求人的,在祖文萃看來,歌力思吸引他的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它的“缺陷”。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我們真正能幫得了忙的企業,真正能把資源放進去的企業,所以它需要的東西是我們能夠從集團挖掘出來提供給它的,比如,品牌建立的專家、渠道的開發、顧客服務的系統,這些都是我們逐漸幫助他建立的,這就是我們看中歌力思的第三個因素,我們在這麼多行業看了這麼久,最後投了歌力思,都依賴於這三個判斷。”
實際上,歌力思吸引風投的第三個因素在於,他有“需要”、有目標,以及知道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哪些拼圖。
凱雷在與夏國新的接觸過程中,曾數次邀請全球500強的高管為歌力思做培訓,培訓過程中,也是凱雷對歌力思的更深一步考察,他們可以以此判斷歌力思的實力、思路是否可行,是否有“野心”。同時,也是判斷自己能多大程度上幫助歌力思進一步提速。
很顯然,最終的結果是,夏國新“迷倒”了凱雷,在夏國新的國際時尚品牌構想中,凱雷看到了夏國新的實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