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全國旅遊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高鐵環遊、AI賦能、文旅爆棚成為新趨勢。高鐵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催生了旅遊體驗的新模式。
高鐵的快速發展極大地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為文旅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援。例如,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常態化開行“天水麻辣燙”旅遊專列,鄭渝高鐵的開通吸引大量旅客前去品嘗正宗的方城燴面。在長三角地區,高鐵環遊成為大眾出行的首選之一。適宜的溫度、連續的假期、活躍的中短途遊,讓多趟長三角環形高鐵車票在節前便告售罄,也讓5月1日的長三角鐵路旅客發送量達到歷史性的426.8萬人次。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交通工具的進化,更在於旅遊服務模式的革新。在一些智慧景區,遊客可以通過AI語音導覽快速獲取景點講解,甚至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重現歷史場景,讓古跡“活”起來。例如,新疆鐵路“天山號”特色旅遊列車採取“火車+汽車”的方式,實現了“一站式”抵達,車隨人走、人玩車停的便利出行模式。此外,借助AI技術,旅遊大數據分析讓管理者更精準地預測客流,合理規劃旅遊線路,避免景區過度擁堵。智慧化的服務升級不僅提升了遊客滿意度,還提高了文旅産業的運營效率。
高鐵的開通不僅便利了旅客出行,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例如,中老鐵路自通車運營以來,已累計開行旅客列車50187列,發送旅客3405萬人次,其中跨境旅客20.5萬人次。這條鐵路成為中國和寮國兩國人民的發展路、幸福路、友誼路,推動了沿線貿易暢通、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隨著高鐵網路的不斷完善,“鐵路+文旅”模式將進一步深化。各地可以結合自身特色,開發更多高鐵旅遊産品,如研學旅遊、紅色旅遊等,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同時,借助AI等新技術,提升服務品質,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總之,高鐵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遊客的旅行體驗,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繼續探索創新模式,推動高鐵與文旅的協同發展,打造全域旅遊新格局。(作者:牛一伊 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劉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