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草原牧區行內蒙古篇⑥】興安盟——從一個齊曉景到一群“齊曉景”

2022-11-16 15:1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草原牧區行內蒙古篇⑥】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美柿’的客人快到了,他們預訂了採摘,我跟大棚那邊溝通過了,等客人辦好入住就去!”剛收拾完房間,民宿管家趙桂玲大媽碰到齊曉景,便聊上一嘴。

  齊曉景是誰?與一年前記者採訪她時相比,這個能幹的蒙古族姑娘除了是興安盟科右前旗科爾沁鎮鄉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展翼合作社創始人,又多了個頭銜——番茄公社負責人。

  採訪的那幾天,去科爾沁鎮平安村鄉村旅遊綜合體番茄公社採摘遊玩的人不少,齊曉景每天忙著接待客人,還要擠出時間設計新活動——1元錢鄉村生存挑戰、葵花曆險記、釀葡萄酒、秋收露營……“這些都是針對孩子們的研學活動,我是不怕忙,這樣才能帶動大夥兒增收嘛!”瞅準目標就去做,齊曉景可不含糊。

  “曉景這孩子在合作社時就指導大家發展大棚,種出的蔬菜水果她幫忙賣,還想出‘借雞還雞’‘借雞還蛋’的點子幫年齡大、沒法種地的老人提高收入,村裏的老人哪個不感謝她喲!”説起齊曉景,趙大媽熟到像説自家的事。

  “那您感謝她不?”

  “當然!你就看現在,我成了民宿管家,每月有工資呢,這不是收入又多了嘛!”趙大媽頗有些“神氣”。

  在鄉村,如果有更多齊曉景這樣的帶頭人領路、有更多産業支撐,老鄉們是不是能更快過上更好的日子?

  當記者拋出這個思考,興安盟盟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孫龍回應:“沒錯,所以盟裏有了‘曉景計劃’。”

  何為“曉景計劃”?孫龍告訴我們,在興安盟,“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不多,如果靠在鄉村大規模招商引資帶動村民致富,並不是很現實,因此要在鄉鎮層面探索人才孵化。

  説具體點,這個計劃是對具有一定創業帶富能力的鄉村能人、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進行集中培養,有針對性地提供資訊諮詢、項目推介、供需對接、項目孵化等服務,鼓勵他們創業創新、擴大生産。

  聽上去和領頭雁計劃、領軍人計劃的意思相差無幾。“那為何不叫‘頭雁計劃’?”記者好奇。

  “達到哪種程度,能稱為領頭雁?齊曉景這個標準就很直觀可感。”孫龍解釋道,“我們希望以她為標準,培養更多鄉村能人。我們也要求加入這一計劃的鄉村能人,和齊曉景一樣,有基地、有産業。最重要的,要和老百姓利益連結緊密,有主觀能動性,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

  目前,興安盟盟級、旗縣市級、蘇木鄉鎮級“曉景”式鄉村産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對象共1000余人。通過扶持,僅在科右前旗,盟級“曉景”式鄉村産業發展帶頭人的帶動規模就擴大到8131戶,戶均增收約8000元。

  從一個齊曉景到一群“齊曉景”,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不斷積聚,無數農牧民的生活正被改寫,趙大媽同款的“神氣”正不斷複製、涌現。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