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社保制度改革:織密一張網 鋪就幸福路
社會保障能夠保障人們在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收入和基本醫療,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統籌推進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1.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九月時節,天氣微涼,北京密雲水庫北岸的不老屯,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在這個擁有眾多長壽老人的村子裏,剛滿60歲的“晚輩”老宋已經開始領養老金了。
老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2009年,北京市在新農保和城居保的基礎上,推出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老宋開始參加養老保險。到今年3月,老宋一次性補齊到15年的領取標準。
“能和城裏人一樣有養老保障,以前想都不敢想。”一想到每個月按時到賬的養老金,他就笑得合不攏嘴,“鎮上的工作人員給我算得很清楚,我每年按9000元的最高標準繳費,還享受政府補貼,現在個人養老賬戶裏就有13萬多元。以後我每個月能領980多元的個人養老金,再加上887元的基礎養老金,就有1800多元。”
老宋的故事,只是全國養老保險變革的一個縮影。十年來,人們見證了養老保險破繭化蝶的軌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十年間,我國開展了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出臺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統一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平臺;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了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開展了市場化投資運營;建立了企業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全面實現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目前正在抓緊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出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填補了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的制度空白。
十年來,圍繞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發展,社保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2012年的7.9億人、1.5億人、1.9億人,增加到2022年6月的10.4億人、2.3億人、2.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口,參保率維持在95%以上。
“這十年,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經過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李忠表示。
2.社保待遇水準持續提高
在四川成都溫江魚鳧社區,有一位叫李秀芳的老人,她漫長的一生都在和田地莊稼打交道,勞作和時光一起在她黢黑的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多年前,城市的快速發展將臨近的鄉村納入其中。李秀芳也隨之住上了新房,但是,習慣了每日勞作、靠地裏的收成生活,驟然失地讓她感到很無措。
好在一項政策落地,給李秀芳的生活帶來嶄新的開始——成都市將包括李秀芳老人在內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全部納入了養老保險覆蓋範圍,不僅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還讓他們的保障水準年年上臺階。
“最早的時候,我的養老金有七八百元一個月,日常生活已經不用愁了,我開始和姐妹們一起跳舞爬山,生活別提多自在了。更別説這麼多年來養老金每一年都在上漲,這個月剛剛到賬的養老金已經將近2000元一個月了!不光平時夠自己花,還有餘錢給孫子孫女買點好吃的好玩的,攢點錢啊,還能出去旅遊。”李秀芳説。
十年來,在堅持社會保障水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下,我國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準。李忠介紹,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從2012年以來,我國連續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建立健全基本養老金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2014年以來,四次統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標準。
2012年以來,企業退休人員月每人平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城鄉居民月每人平均養老金從82元增長到179元,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約4000元。與此同時,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6.9萬億元,基金年度收支規模超過13萬億元,市場化投資運營基金超過8萬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居民醫保待遇越來越高,報銷範圍越來越廣。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為80%和70%左右,基金年收支均超2萬億元、惠及群眾就醫超40億人次,對破解群眾看病貴問題、支援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
3.管理服務水準顯著提升
珠江入海,一橋連接三地。橋的一端,是澳門居民黎先生從小生長的家,橋的這端——廣東珠海,是他持有居住證的家。2020年,59歲的黎先生通過珠海和澳門的媒體了解到,持有珠海市居住證的未就業澳門居民可參加珠海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便在珠海市辦理了相關參保手續。
2021年1月,黎先生又在新聞上看到,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的下屬網點可以辦理珠海社保的相關業務,於是前往該機構了解和辦理了珠海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躉繳及養老金申領業務。不出兩個工作日,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便收到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移交的黎先生的申請資料,並“打包辦”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躉繳及養老金申請業務。“在澳門可以領取珠海的社保待遇,而且在家門口就辦完了所有業務,感謝有這麼好的政策,為貼心的社保服務點讚!”他不禁感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政策框架下,我國相繼出臺持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參保等政策,讓更多的異鄉人有了家的溫暖。黎先生的故事,只是我國社保管理服務水準顯著提升的“冰山一角”。
十年來,圍繞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全國建立起5400多個縣級以上社保經辦機構,五級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作,管理服務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水準顯著提升,群眾社保事務就近辦、線上辦、快速辦更加方便快捷。全國醫保異地就醫結算網基本建成,實施異地就醫報銷跨省通辦。
截至2022年6月底,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超過13.6億人,其中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超過5.75億人。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累計訪問量已經超過36億人次,方便了群眾跨省通辦、一網通辦。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開通全國性、跨地區的52項社保公共服務,累計訪問量超30億人次。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十年來,從天南到海北,從城市到農村,通過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待遇穩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服務水準顯著提升……這張越織越密的社會保障網,為百姓托起了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