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品質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陳鵬
開學季,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印發《關於做好2022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全力守住校園食品安全底線。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是小事,校園食品安全更是如此。近年來,學校食品安全整體狀況持續向好,各地、各部門總結出很多好經驗、好措施,但食品安全問題仍然不能輕視,特別是在開學季、畢業季等重要時間節點,校園食品安全壓力更大,容不得絲毫懈怠和馬虎。
2011年起,我國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雞蛋牛奶加餐”到“校校有食堂”,營養改善計劃已覆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12.38萬所,受益學生達3.5億人次。從“吃得飽”到“吃得營養”的營養餐,孩子們健康生長的變化肉眼可見。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跟蹤監測數據,2019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平均身高、體重均高於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也因此,“營養餐”淪為“問題餐”的個別案例,更讓人震驚。此次多部委協同發力,就是要把監管壓得再實一些,盯得再緊一些,嚴把品質安全關,杜絕校園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關係到每一位同學的身心健康,任何環節都不可疏忽。學校食堂要從食品源頭入手,對原材料進貨查驗、對食品原材料快速檢測。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建設“中央廚房”,對學校大宗食品及原材料實行“統招、統購、統配、統送”,要對加工操作場所環境衛生進行監管,使用自動加工設備進行現場加工製作,在降低成本、保證安全的同時,豐富種類、改善口味、均衡營養。近年來,一些學校食堂建設了“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將後廚“曬”在網上,讓學校食堂置於家長、師生、監管部門和社會的廣泛監督之下,實現社會各界對校園食品安全能檢驗、能評判、能感知,給家長吃下“定心丸”。
校園食品安全無死角,提供校園餐飲服務的企業更須接受嚴格監督。《通知》特別強調,對校外供餐單位食品經營者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反觀近年來的負面案例,企業供餐面臨的安全隱患更為突出。究其根源,主要在於管理透明度不夠,從招投標到日常管理都存在漏洞。對此,一方面,要完善營養餐配送企業準入退出管理機制,將曾出現問題整改不力的企業列入“黑名單”;另一方面,可探索成立由學校、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組成的小組,及時對招投標進展和結果進行監督,使這一過程更加規範透明。
校園食品安全不僅要聚焦校內,也要關注校外經營場所。對於校園周邊的食品經營者,要規範其經營行為,嚴格監管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兩超一非”“三無”食品、過期食品、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只有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壓實校園食品安全責任,方能織密校園食品安全防護網,讓孩子們吃得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