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青少年模式”仍存漏洞 業內建議開面部識別
隨著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網路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簡稱《意見》),對未成年人參與網路直播劃了“紅線”。近年,短視頻迅猛發展,用戶規模逐年擴大,除了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等問題外,青少年沉迷短視頻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已成為許多家長的擔憂。
據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多家短視頻平臺儘管已設置“青少年模式”功能,但大部分對於未成年人保護上仍存不少漏洞。同時,“青少年模式”需家長主動開啟。多方專家指出,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僅靠“青少年模式”遠不足夠。建議所有短視頻平臺都須接入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業內人士建議,短視頻平臺可倣照網遊防沉迷系統,每次登錄都需人臉識別,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假冒成年人進入平臺。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靜
調查:“青少年模式”要家長主動設置
近日家長黃女士發現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註冊了短視頻平臺的賬號,並且被拉入多個粉絲群組。更讓黃女士生氣的是,在這些粉絲群中,大家都在攀比誰的粉絲多、誰的等級高,並且為了達到高等級,女兒還被一些“粉頭”勸説去做任務“拉人頭”,同時,黃女士發現,她女兒在平臺註冊過程中,無須人臉識別等就註冊成了19歲的“成年人”。
記者從多家短視頻平臺了解到,多家平臺對“青少年模式”的設置,包括自動啟動時間鎖,每天最多使用40分鐘,關閉直播、充值、打賞等功能,精選一批教育類、知識類等適合青少年用戶觀看的內容。而且,晚上10點至早上6點無法使用。記者設置“青少年模式”後發現,短視頻的界面上只有訂閱、推薦、點讚、轉發等簡單功能,而用戶的個人主頁只有曾點讚過的視頻,不能發佈任何作品,也不能拉任何群組。
然而,大部分短視頻平臺的“青少年模式”是需要家長主動開啟,或主動在平臺實名認證是未成年人,每次打開App才會進入“青少年模式”。記者體驗發現,在平臺上,假如只是觀看視頻、發佈短視頻、購物等,則無須實名認證。什麼情況下需要實名認證?據了解,實名認證主要是用於開直播、收益提現等。
那麼,在家長不知情,或沒有主動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情況下,未成年人在短視頻平臺上,則存在無限時瀏覽視頻、加群組、認識網友……
多方專家指出,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僅靠“青少年模式”遠不足夠。建議所有短視頻平臺都須接入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短視頻平臺,可以採取多種手段防未成年人沉迷,例如演算法、AI技術以及人臉識別等。
國家網信辦:整治網路直播、短視頻亂象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誕生、擴大,MCN機構應運而生。在短視頻平臺上,聚合了大大小小的MCN機構。不僅是不同賬號匹配不同的主播、不同的內容,同時,網紅主播、明星等的粉絲群等,都是靠這些機構、工作室來運營。
“粉圈”、直播打賞、短視頻、MCN機構等是近年國家重點整治的領域。2021年來,相關部門已開啟多輪“清朗行動”。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今年3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飯圈”亂象整治、春節網路環境整治、用戶賬號運營亂象整治等15項“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資訊2200萬餘條,處置賬號13.4億個,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應用程式、小程式2160餘款,關閉網站3200余家。
4月,國家網信辦等三部門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清朗 整治網路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聚焦各類網路直播、短視頻行業亂象,著力破解平臺資訊內容呈現不良、功能運作失范、充值打賞失度等突出問題。
監管趨嚴 短視頻平臺目光瞄準電商
線上行銷服務、直播業務是短視頻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據快手公佈的2021財報顯示,2021年快手全年總收入達810.8億元。按照業務線劃分,線上行銷業務在2021年的收入為426.65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52%;直播業務在去年全年的收入為309.95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38.2%。至於其他業務(含電商等),去年營收為74.21億元,佔比9.2%。
據另一家視頻社區嗶哩嗶哩(簡稱B站)的財報披露,2021年B站總營收達193.8億元。在主要業務板塊中,增值業務,包括會員費、直播服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2021年營收是69.3億元;廣告方面的營收是45.23億元;電商及其他的營收為28.34億元,佔比分別為35.8%、23.3%、14.6%。
業內看來,隨著有關部門對網路直播嚴管,以及“粉絲”經濟逐步見頂,短視頻平臺已開始尋找其他變現模式。電商是其中之一。近年,B站、抖音、快手在電商領域動作頻頻,不僅在平臺上開啟電商頻道,去年底,抖音更上線獨立電商App“抖音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