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並肩攜手,“疫”起守護家園

2022-05-07 21:0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合肥5月7日消息(記者 張宣劍)宣傳防疫、登記資訊,身披紅馬甲的志願者已成為居民心目中的抗“疫”戰士;小區門口、高速道口,重要的卡點都有下沉黨員的認真堅守;搭建場地、配送物資,戰疫一線有物業工作者的不辭辛勞……連日來,合肥市蜀山區琥珀街道翠竹園社區黨委積極發動金鑰匙聯盟力量,一個個動人的身影走向一線,從淩晨到深夜,與社區工作者“疫”起守護家園。

  社區工作者:衝鋒在前,樂觀面對

  5月5日早上7點,翠竹園社區免費核酸檢測工作準時開始。從4月21日起,蜀山區接連開展五輪免費核酸檢測工作,立足實際,翠竹園社區設置了4個固定核酸檢測採樣點和6個流動採樣點。“人員密集的地方設置固定的,其他的是分時段流動,更科學、合理。”翠竹園社區負責人介紹,每個點的“點長”都由社區工作者擔任。

  為了免費核酸檢測工作能準時、有序開展,每次檢測前,社區工作者都會提前2小時到崗,4月21日第一輪檢測,所有人更是不眠不休,整夜奮戰。“看咱們這眼圈黑的,扮熊貓都不用化粧了!”連續熬夜,翠竹園社區工作站站長蔡玉梅看到同事們的黑眼圈,忍不住開玩笑。

  和諧家園採樣點“點長”張晗是一名哺乳期媽媽,孩子只有8個月大,這些天早出晚歸,“現在寶寶已經習慣了吃奶瓶。”張晗説,不是不想孩子,但是在關鍵時刻,要先把手上的工作做好。

  工作地點離家較遠,每次核酸採樣前,張晗總會四點鐘左右起床,提前兩小時到崗佈置現場、安排人員,與她一樣的居住較遠的還有劉洋、蔡玉梅、王淩霄、高媛媛,天不亮起床,深夜再返家,已經成為了這一段時間的日常。

  翠竹園社區副站長程軍陽的愛人也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兩每人平均忙活在抗疫一線,家裏的兩個孩子完全交給了長輩照顧,“孩子們現在很懂事,都知道爸爸媽媽忙,等過完一段,我們好好陪陪娃。”

  劉洋、陳爽到區隔離點支援,陳士洪到高速道口值守一個月,每天穿著防護服密不透風,天熱時,衣服被汗水浸濕,卻沒有一人叫苦叫累,始終互相加油打氣,樂觀面對,還有畢之燕、馬婉茹孩子都很小,自己身體不舒服,卻依然堅守崗位,“絲毫不講理由,遇事衝鋒在前,可以説我們每一位同事的行為都令人很感動。”翠竹園社區負責人操著沙啞的嗓音説道。

  志願者:傾力付出,慎終如始

  “大寶貝小寶貝,大家都來做核酸……”每當免費核酸檢測工作開始,翠竹園社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吳新春就會騎著電動車走向小區、菜市場門口等多個角落,用小喇叭提醒大家儘快下樓做核酸。

  同時,為保證每個核酸檢測採樣點正常運轉,翠竹園社區黨委還招募了近60名居民志願者,“不少已經退休的黨員加入了進來。”翠竹園社區負責人介紹,維護秩序、登記資訊、走訪宣傳都能看到志願者們的身影。

  和諧家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肖德勤也是一名志願者,每當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她總會在現場參與維護秩序,她的女兒住在翡翠園小區,也就地成為志願者,幫助掃碼、測體溫等工作。

  還有年過六旬的喬華庭與愛人倪君雙雙報名志願服務,需要做核酸檢測時,兩人就根據安排到點位上做秩序引導等工作,不做核酸檢測時,就直接在小區卡點參與值守。

  “我們的志願者都非常可愛,晚上點位上人少了,我們也能忙的過來了,就會讓他們早點回去休息,但是沒一個人願意早走,都要站好每一班崗。”蔡玉梅介紹,特別是4月21日第一輪核酸檢測工作堅持到當晚24時,志願者們也與醫護、社區工作者一起堅守到最後。

  “社區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除了防疫工作,還有很多日常事務,我們現在退休了,也沒什麼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喬華庭説,他們多分擔一些,就能讓連續工作的社區工作者擔子輕一點。

  下沉人員、物業:攜手戰鬥,盡己所能

  並肩作戰的還有市區下沉黨員、職工。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調研處副處長李慧源自從3月17日來到翠竹園社區戰疫一線後,一天沒休,核酸檢測現場、小區防控卡點,都能看到她堅守的身影。

  還有蜀山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職工沈德雋、合肥市總工會職工繆李勁除了在小區值守,還隨時根據安排,抽調到高速道口防疫。

  五輪免費核酸檢測工作,蜀山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都支援了十幾名同志到社區支援,“2020年時,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就到翠竹園社區參與了疫情防控,他們對我們社區情況熟悉,核酸檢測工作,真是幫了大忙了。”翠竹園社區負責人介紹道。

  作為翠竹園社區金鑰匙聯盟單位,翠竹園B區物業、A區物業、國軒苑物業、翡翠園物業等15個小區物業都發揮了極大作用。

  除了日常的防控值守,在核酸檢測工作中,物業工作者們都盡己所能,與社區共同搭建場地、維護秩序、消殺環境、登記資訊,“所有點位的物資,都是物業工作者騎著三輪車跟我們一起配送,可以説是大家統一行動。”蔡玉梅介紹道。

  疫情防控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攜手戰鬥,群防群控,“疫”起守護。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