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上海醫護:打通急症者生命通道、保慢病者用藥“不斷檔”
中新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醫療服務依舊是民眾的“剛需”。急診急救打通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通道和保障慢病患者持續規範用藥,當下上海醫療機構為保障民眾健康不懈努力著。
城市封控之下,醫護們從未停止對危急重症患者的奮力救治。73歲的肺癌患者黃老伯因疾病惡化,氣道嚴重狹窄,面臨隨時窒息的危險!記者25日獲悉,上海市胸科醫院緊急啟動急診綠色通道,呼吸內鏡中心、急診科、麻醉科團隊多科協作,快速為其成功施行了急診氣管鏡介入術,取出了“堵塞物”。老人的生命通道被重新打通!
據悉,1個月前,黃老伯在外院做過相關治療並裝了氣管支架。但腫瘤進展太快,老伯氣喘、呼吸困難嚴重,甚至不能進食喝水、不能平臥,病情非常危急。上海市胸科醫院急診科張倞醫生當日告訴記者:“患者氣道全堵了!隨時可能窒息,必須立刻救治!”呼吸內鏡中心主任孫加源表示:“患者病情危重,按照疫情防控預案,立刻啟動急診手術!”他迅速組織團隊制定了治療方案,決定施行急診氣管鏡手術,為患者打通氣道。在急診獨立的搶救室內,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都穿上了“大白”。
據悉,手術中,醫生們發現,術中情況比胸部CT顯示結果更為棘手!患者之前放置的支架在腫瘤組織的擠壓下,已發生嚴重位移,“橫”在了隆突上方,擋住了呼吸通道!憑藉過硬的呼吸內鏡技術,手術團隊為患者取出支架,還“清理”了氣管和右上肺的大大小小腫瘤組織,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打通了氣道!術後復查顯示,老人的氧飽和度已經恢復到正常水準,右肺功能也已恢復擴張。此次急診手術,不但搶回了老人的生命,也為他後續的抗癌治療奠定了良好基礎。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一直有“時間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的説法。救治的時間越短,效果就會越好,患者的預後也將更加理想。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在一個晚上幾個小時的時間裏收治了三位急需搶救的心梗病人。從急診到CCU病房(冠心病監護病房),醫護們復查了心電圖和心肌標誌物,連夜制定後續治療的方案……入院次日,三位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依次進行。醫護們著厚重的鉛衣,再罩上防護服,醫護們迅速開通患者的梗死血管,順利植入支架,患者的心電圖及心肌標誌物術後均明顯好轉。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方面告訴記者,在最近三天內,通過這種配合默契的接力跑,該心內科團隊已成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術8例,患者目前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在醫療救治中,除了快速從“死神”手中奪回患者的生命,對於慢病患者,藥不能停。這兩天,仁濟醫院東、西兩院兩個由醫院、街道、社區共建的“配藥服務微信群”響個不停,不時跳出提問,工作人員總會及時給出回答。醫院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保證出行不便的慢性病和常見病患者的用藥“不斷檔”。
疫情封控之下,對於很多慢性病和常見病患者而言,藥快吃完了怎麼辦?哪可以配到藥?誰來幫忙配藥送藥?都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仁濟醫院方面25日告訴記者,醫院對接街道和社區,建立醫院、街道、居委、志願者聯動網路,提供藥品諮詢;並在門診開設“志願者配藥專窗”,安排工作人員,落實配藥服務,滿足廣大社區民眾配藥用藥需求。“我們專窗的工作人員會針對代配藥的具體情況,針對性指導志願者去相應科室開藥和藥房窗口取藥,加快了‘點對點’的銜接,優化了流程也節省了時間。”仁濟醫院門辦主任張斌淵説。
由於不同病患對藥品的需求各有不同,醫院的備藥是否能完全滿足患者需求,同樣效用但不同廠家的藥品患者是否接受,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溝通。西院區藥房主管李林藥師細緻地在微信群裏提醒社區,提前做好藥目清單:“居委會的老師們,辛苦你們把每個病人想配的藥品列個表,我們工作人員會做好核對和標注,看看哪些藥哪幾個科可以配到。”隨後,藥劑科會匹配核對藥品名稱、廠家、劑量、存貨量等,把一份份“民間版用藥清單”升級為清晰準確的“處方級用藥清單”,再反饋到社區和志願者手中。
仁濟醫院西院聯合辦的工作人員還會根據門診就診人流的實際情況,實時提醒志願者避開人流高峰,錯峰來院配藥。微信群內的提前溝通,讓社區及時了解醫院資訊,使配藥針對性更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