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上海近期開展連續“抗原+核酸”篩查原因何在?
中新網上海4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為何上海近期開展連續篩查?在25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主任胡曉波指出,需要通過連續多次的核酸篩查,儘早動態發現陽性感染者,儘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他指出,從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來看,存在一定的潛伏期;同時,不同的個體差異,病毒載量也不同。當社區完成一輪核酸篩查之後,通常那些病毒載量較高的感染者能被篩查出來,但也有部分病毒載量較低的感染者,會呈現核酸陰性結果。
從4月22日起,上海開展社會面清零攻堅九大行動,其中檢測篩查行動採取了“抗原+核酸”組合篩查模式。
據介紹,核酸檢測主要用於判讀個體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是一種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一直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作為診斷標準。胡曉波解釋,目前的核酸檢測方法主要是將樣本中的病毒RNA提取出來,再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將病毒基因序列擴增,這種方法靈敏度和特異性都很高。他表示,如果核酸檢測從採樣、轉運、核收、檢測、結果判讀和報告各個環節都能準確無誤,理想狀態下核酸檢測準確率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胡曉波説,但核酸檢測的準確率也受到有關因素的影響,例如標本取材時受檢者配合情況、樣本存放的溫度和時間、檢測過程的規範性等等。為了保證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實驗室會採取多種措施,例如通過設置內標來確認採樣是否合格,通過室內質控來進行監控等。
胡曉波説,抗原檢測相對於核酸檢測來講,具有速度快、操作方便的特點,可用於居家自測,但其檢測的敏感性比核酸檢測要低,這是因為核酸檢測是一個指數擴增的過程,通過適當放大病毒片段的濃度,讓病毒更容易被發現。這位專家説,抗原檢測不能代替核酸檢測。如果一個人還在感染的初期,相關體徵也未顯現出來,這時抗原檢測可能為陰性,就需要核酸檢測來確認。抗原檢測的準確性,還取決於個人操作的規範性。
目前上海的政府部門正合理規劃常態化核酸採樣點。楊浦區副區長祁克萍介紹,該區將打造“15分鐘檢測服務圈”,採樣點主要選址在居民區、地鐵口、産業園區、大型商超、戶外廣場等場所,做到均衡分佈。
她説,該區通過多種佈局方式,提供快速、便捷、就近服務。該區將採取“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流動採樣點”相結合的方式。固定採樣點以全區公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便民採樣點依託社區衛生服務站、民營診所、園區公共空間等設置;流動採樣點借助專業機構力量設置採樣方艙、移動採樣車等。祁克萍表示,將通過數字化賦能便民服務:及時向社會公佈採樣點位置、服務時段、聯繫方式等資訊,便於民眾查詢;借助大數據手段,實時分析各點位排隊等情況,不斷提升檢測服務的精準性和便利度。
祁克萍表示,在採樣人員準備方面,通過召集醫療機構採樣人員、社會化招募志願者、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等多種方式,提升採樣能力;採樣設備準備方面,集中採購一批採樣亭、採樣車等硬體設備,結合固定、便民和流動三類點位情況,逐一配置到位;檢測能力準備方面,採用“公立+民營”合作機制,發揮第三方作用,與專業檢測機構合作,提升檢測能力,滿足復工復産需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