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從來都是一項系統工程
近期,全國疫情發生頻次明顯增加,感染人數快速增長,僅3月以來本土報告新冠感染者已經突破50萬例,多地疫情再度呈抬頭、反彈之勢。越是在這個緊要關頭,越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要看到,“動態清零”的精髓是快速、精準。過去的經驗證明,“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的“動態清零”路線是有效的、正確的,現在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快、隱蔽性強、潛伏期短等特點,“以快制快”依然是防控的關鍵。廣州22日“摘星”,它從發現疫情,到果斷採取措施撲滅疫情、恢復正常生産生活只有大約兩周的時間,這就是“動態清零”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還要看到,我國疫情防控的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和正常生産生活、經濟社會發展從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這原本就是“動態清零”的題中之義。換句話説,機械、簡單的“一刀切”,不顧實際、罔顧一切的“層層加碼”,決不是真正的“動態清零”。
奧密克戎變異株對“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容易讓一些地方感到緊張,生怕轄區成為“破防”的一環。但這種重視和壓力,不應忽略現實條件、不能違背科學規律。有的地方以防疫為由擅自關閉高速公路,有的地方沒有感染病例也要“靜態管理”,有的地方沒有發生疫情也不讓農民下地,這些都是對“動態清零”的“高級黑”和“低級紅”,已經受到高度重視,並正在依法解決。與此同時,“用極端封控以求自保”,這種傾向也值得警惕。
疫情防控,要在科學。不能把“動態清零”和零感染、封控措施、全員核酸篩查等同起來,甚至一提到“動態清零”,就想到全城封控、全市全員核酸檢測。事實上,“動態清零”採取的措施,取決於疫情發現的階段,只有當疫情發現晚,或者雖然發現較早,但沒能採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住,出現了較多的社區傳播的情況下,才不得不使用封控措施。對傳染源進行有效識別和管理,有效阻斷傳播鏈,不讓疫情造成持續性社區傳播和規模性反彈,這才是“動態清零”的科學內涵。
疫情防控,重在統籌。從疫情防控一開始,中央就明確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就意味著要兼顧多頭、破解多難,不能“顧頭不顧尾”,而要“十個指頭彈鋼琴”。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確保經濟社會必要運作,這三者缺一不可。疫情防控的舉措要嚴,民生保障的舉措要暖;民生保障更加有溫度,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就會更加有力度。在這個意義上,疫情防控既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幹部能力水準和工作作風的直接檢驗。
我國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動態清零”符合國情、符合科學、有效可行,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面對新的挑戰和考驗,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我們一定能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繼續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本文係《環球時報》社評,原題為:疫情防控,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