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帳篷方艙”C7-C9病區收治首批患者
4月20日下午4時,上海首個“帳篷式方艙”——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C7-C9病區正式啟用,開始收治第一批患者。當日計劃收治患者約800名,分別來自嘉定、寶山和普陀。
為積極加快“四應四盡”的步伐,自支援世博方艙醫院、公惠醫院定點醫院後,這是仁濟醫院醫療隊接管的第三家方艙醫院。
“帳篷式方艙”,“硬體”不足“軟體”彌補
這家大型“帳篷式方艙”醫院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停車場上于4月11日開始建設,8天后交付使用,床位達13600張。“如果説世博方艙是改造型方艙醫院,那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就屬於‘白手起家’,管路、排污、分區等都是全新建立的,更符合傳染病醫院的標準。”仁濟醫院駐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領隊、仁濟醫院寧波醫院副院長樊翊淩表示。國際賽車場周邊較為空曠,使用帳篷式設計通風效果更好,能夠降低艙內病毒濃度,對工作人員與患者來説更安全;但患者居住體驗度有所降低,尤其是目前天氣轉暖,患者可能會遇到降雨、大風、高溫、蚊蟲等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管理團隊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目前的物資供給以及響應度,較于上海疫情初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在病區設置電扇、滅蚊燈、驅蚊水、雨傘、一次性雨披、毛巾等各種物資,如在運作中發現患者有其他共性問題需求,也能及時採購保障。並且這家醫院為每個病區設置了移動式浴室,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洗漱需求。”樊翊淩説。
此外,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近日每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雖有所降低,但高齡、基礎性疾病急性發作患者較以往有所增多。仁濟醫院作為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擁有雄厚的專家資源,即將開設艙內專病門診、配藥、網際網路醫院等服務,並與仁濟醫院南部院區(定點醫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以患者為中心”,病區管理從服務做起
“您叫什麼名字?什麼民族?是不是黨員?是否願意加入志願者隊伍?”仁濟醫院導管室護士長韋兆玲正在詢問入住患者資訊。韋兆玲表示,“我們在世博方艙醫院開艙後的幾天裏發現陸續有患者幫助護士發飯,維持秩序等工作後,我們在病區招募了志願者以及開展黨員‘亮’身份的活動。”根據方艙醫院收治標準,患者多為無症狀及輕症,以中青年為主,將會借鑒使用先期相關“仁濟經驗”,在入院時就詢問患者相關資訊,第一時間請黨員患者以及志願者一起加入管理隊伍中,為病區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秩序。
同時,對於患者的清真飲食、糖尿病飲食等需求醫療隊也已予以考慮,以及建立相對分離的男女病區、家庭親子艙等等的病區管理經驗都在開艙伊始就進行執行。
因地制宜,護理團隊也根據“帳篷式”方艙醫院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計劃在戶外空曠的區域設置洗曬區、在艙內建立文化角、圖書角等。
守住安全底線,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有著援鄂經驗的仁濟醫院手術室護士長黃一樂是仁濟醫院醫療隊院感組負責人,4月19日晚間,他正帶著院感組背著消毒水對一更及二更區進行消殺。“不一樣的方艙,對於院感也有著不同的難點與挑戰。”黃一樂語重心長地説,“世博方艙因為是場館改造項目,通風、排污、流動水源等各方面因素對院感都是極大的挑戰,公惠醫院定點醫院的院感難點在於儘量維持原有醫院建築結構的基礎上,完成符合傳染病醫院建築要求的改建,而對於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來説,佔地面積大,從露天全敞開式區域改建而成,同時6家醫院以及1000余名工勤人員共用一個區域的防護用品穿脫區,對於院感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此外,停車場上蓋項目中大部分為水泥柏油鋪裝路面,場地巨大,醫護活動範圍較大,防護服極為容易磨破;同時隨著時間逐漸臨近5月,高溫和雨水又是雙重考驗,對於整個醫療隊都存在感染風險。對於全新的第三方管理、培訓又是從“零”開始。
而對於上述問題,黃一樂都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據悉,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于4月19日啟用,設計床位13000余張,分兩期驗收,ABC區為一期,床位數6500張,DEF區為二期,床位數7000張。除仁濟醫院外,另有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曙光醫院、胸科醫院、肺科醫院、耳鼻喉科醫院6家醫院共同管理。
4月20日下午4時,上海首個“帳篷式方艙”——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C7-C9病區正式啟用,開始收治第一批患者。當日計劃收治患者約800名,分別來自嘉定、寶山和普陀。
為積極加快“四應四盡”的步伐,自支援世博方艙醫院、公惠醫院定點醫院後,這是仁濟醫院醫療隊接管的第三家方艙醫院。
“帳篷式方艙”,“硬體”不足“軟體”彌補
這家大型“帳篷式方艙”醫院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停車場上于4月11日開始建設,8天后交付使用,床位達13600張。“如果説世博方艙是改造型方艙醫院,那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就屬於‘白手起家’,管路、排污、分區等都是全新建立的,更符合傳染病醫院的標準。”仁濟醫院駐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領隊、仁濟醫院寧波醫院副院長樊翊淩表示。國際賽車場周邊較為空曠,使用帳篷式設計通風效果更好,能夠降低艙內病毒濃度,對工作人員與患者來説更安全;但患者居住體驗度有所降低,尤其是目前天氣轉暖,患者可能會遇到降雨、大風、高溫、蚊蟲等問題。
對於上述問題,管理團隊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目前的物資供給以及響應度,較于上海疫情初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在病區設置電扇、滅蚊燈、驅蚊水、雨傘、一次性雨披、毛巾等各種物資,如在運作中發現患者有其他共性問題需求,也能及時採購保障。並且這家醫院為每個病區設置了移動式浴室,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洗漱需求。”樊翊淩説。
此外,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近日每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雖有所降低,但高齡、基礎性疾病急性發作患者較以往有所增多。仁濟醫院作為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擁有雄厚的專家資源,即將開設艙內專病門診、配藥、網際網路醫院等服務,並與仁濟醫院南部院區(定點醫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
“以患者為中心”,病區管理從服務做起
“您叫什麼名字?什麼民族?是不是黨員?是否願意加入志願者隊伍?”仁濟醫院導管室護士長韋兆玲正在詢問入住患者資訊。韋兆玲表示,“我們在世博方艙醫院開艙後的幾天裏發現陸續有患者幫助護士發飯,維持秩序等工作後,我們在病區招募了志願者以及開展黨員‘亮’身份的活動。”根據方艙醫院收治標準,患者多為無症狀及輕症,以中青年為主,將會借鑒使用先期相關“仁濟經驗”,在入院時就詢問患者相關資訊,第一時間請黨員患者以及志願者一起加入管理隊伍中,為病區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秩序。
同時,對於患者的清真飲食、糖尿病飲食等需求醫療隊也已予以考慮,以及建立相對分離的男女病區、家庭親子艙等等的病區管理經驗都在開艙伊始就進行執行。
因地制宜,護理團隊也根據“帳篷式”方艙醫院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計劃在戶外空曠的區域設置洗曬區、在艙內建立文化角、圖書角等。
守住安全底線,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有著援鄂經驗的仁濟醫院手術室護士長黃一樂是仁濟醫院醫療隊院感組負責人,4月19日晚間,他正帶著院感組背著消毒水對一更及二更區進行消殺。“不一樣的方艙,對於院感也有著不同的難點與挑戰。”黃一樂語重心長地説,“世博方艙因為是場館改造項目,通風、排污、流動水源等各方面因素對院感都是極大的挑戰,公惠醫院定點醫院的院感難點在於儘量維持原有醫院建築結構的基礎上,完成符合傳染病醫院建築要求的改建,而對於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來説,佔地面積大,從露天全敞開式區域改建而成,同時6家醫院以及1000余名工勤人員共用一個區域的防護用品穿脫區,對於院感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此外,停車場上蓋項目中大部分為水泥柏油鋪裝路面,場地巨大,醫護活動範圍較大,防護服極為容易磨破;同時隨著時間逐漸臨近5月,高溫和雨水又是雙重考驗,對於整個醫療隊都存在感染風險。對於全新的第三方管理、培訓又是從“零”開始。
而對於上述問題,黃一樂都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據悉,上海國際賽車場方艙醫院于4月19日啟用,設計床位13000余張,分兩期驗收,ABC區為一期,床位數6500張,DEF區為二期,床位數7000張。除仁濟醫院外,另有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曙光醫院、胸科醫院、肺科醫院、耳鼻喉科醫院6家醫院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