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學生就業:本碩過半有著落 高職生成香餑餑

2022-04-21 09:52: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最難就業季”中的大學生就業:本碩過半有著落 高職生成香餑餑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22年將有1076萬大學生畢業,規模創歷史新高;加之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紛紛縮招,以致今年也被稱為“最難就業季”。

  不過,相比家長和學校老師們的操心,學生們自己要“淡定”得多。應屆畢業生們各顯神通,紛紛提前謀劃出路。記者採訪省內多所高校的畢業生了解到,學生們今年普遍降低了薪酬預期,相比往年期待畢業即月薪過萬,不少學生表示月薪6000元也可以接受;而在就業市場上,高職院校畢業生因為專業更貼合市場反而更“吃香”,廣州多所高職院校表示,畢業生簽約率都在70%以上。

  在大學生找工作不易的同時,不少企業也表示,優質人才依然稀缺,更有企業表示開出50萬元年薪依然難覓“千里馬”。專家則建議,應屆畢業生應該科學進行就業規劃,積極提升自身本領,要樹立競爭意識,杜絕“佛係”“躺平”心態。

  211高校研究生:手頭有Offer但不是很滿意

  小鄭是廣州一所211高校的文科研究生。疫情下的求職季,她習慣於參加各種網路筆試和面試。筆試的時候,她進入用人單位發來的網頁連結,打開筆電前置攝像頭,再在身後45度角的位置安放一個手機攝像頭,這場多角度圍觀下的網路筆試才能有效進行;相比網路筆試,網路面試會更加簡單,“一些單位直接打開手機視頻聊天,就開始面試了。”

  像這樣的網路面試和筆試,如今在大學宿舍裏司空見慣,一旦有舍友打開攝像頭,大家都會自覺保持安靜或者離開房間。去年暑假時,小鄭去了佛山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實習,“當時HR跟我説,實習3個月之後就有轉正的機會。但3個月後又跟我説沒有崗位空缺。”

  這3個月讓她浪費了很多面試機會,“機會其實挺多,但文科學生求職相對會比較難,我的3個碩士同門都是在春招才找到工作。”

  就薪資待遇來看,小鄭表示,目前研究生的起薪普遍在稅前1萬元左右。“之前有個同學投了一家大型國企,第一年全年的收入大概是14萬~15萬元。這也是研究生第一年普遍的起薪。”

  目前,小鄭已經投了二三十家企業。“在招聘季前期,我是邊實習邊投簡歷,前期成功率非常低,後面找專業比較對口的成功率會高很多,之前的海投大概只有1/10的成功率。我們宿舍8個人,還有三四個沒找到稱心的工作。大家手頭上可能都會有一兩個offer,但並不是特別滿意,‘有人沒工作,有工沒人做’的情況還是很普遍。”

  一本院校畢業生: 未找到心儀工作前先“靈活就業”

  劉彬今年即將從廣州一所一本院校畢業。劉彬學的是電腦專業,他從去年11月開始就一直在找工作,先後參加了十多場招聘會,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這讓他有些挫敗。後來他先後線上上招聘平臺投了20份簡歷,也都石沉大海。原本每年春節後的3、4月都是找工作的黃金時期,但今年因為疫情,不少線下招聘會也取消了。從去年11月至今,他一共參加了30多家企業的筆試,最終獲得了10家公司的面試機會,但都倒在了面試階段。其中一位招聘人員私下問他:“你們這屆畢業生天天上網課,是不是對知識掌握得比較差?”這讓劉彬意識到,不少公司對這一屆“網課大學生”存在偏見。一開始,劉彬的想法是進入一家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而且非“大廠”不進;但經過半年來的挫折,他已經調低了預期。

  作為“靈活就業”一族,儘管還沒找到工作,劉彬並不擔心自己的生計問題。因為他還有一技之長——寫網文。他從高中就開始嘗試寫網路小説了,不過那時學業緊張,真正開始集中寫是從大一開始。劉彬寫的主要是玄幻小説,儘管他的作品一直不溫不火,但他每個月依然也能有幾千元的收入。

  劉彬告訴記者,小説平臺計算分賬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分成、保底、買斷這三種。 現在只要有空,他每天都會寫大概4000字。從大二開始,他每天都要花至少3個小時來寫網文。“當我的室友們在電腦前打遊戲的時候,我都在電腦前碼字。”他表示,自己目前正在構思一部新的玄幻小説,有機會火起來。

  劉彬表示,他並不準備考研。“考研意味你要再推遲2-3年就業,等你畢業時,那些不錯的崗位可能都已經被學弟學妹佔據了。”劉彬的4個室友中有兩個“學霸”已經找到工作了,另外一個室友也還在找工作。他準備年內一邊靠寫網路小説謀生,一邊繼續找工作。“我不會將就自己,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二本院校畢業生:班裏60%同學找到工作 起薪六千元即可接受

  小林是東莞一所2本B類高校的大四學生,專業是投資學。從大三下學期開始至暑假,他在深圳一家投資公司實習,目前已經獲得該公司的口頭簽約承諾。小林在這家公司應聘的是投資顧問助理。儘管收到簽約承諾,但公司並沒有和他談到薪資待遇。“我實習期間工資是1500元,他們表示薪水需要在最後簽約前再商議。”

  小林老家在汕尾,父母如今已在深圳定居,小林坦言,如果最終選擇在這家公司工作,那麼即使薪水低一些他也能接受。他告訴記者,班裏的同學會選擇考研、考公或考事業編,但成功率都不是太高,“全班66個人,一開始參加考研的有接近20人,但最後考過的也就三四個;考公務員的,我目前只聽説有一個同學考過了。”

  小林介紹,目前班裏60%以上的同學都找到了工作,“因為疫情原因,大家對薪水的要求並不太高,如果是留在一線城市,那麼理想的薪水是6000元~7000元,足夠花銷就可以;如果是回到老家,生活成本比較低,月薪三四千元也是可以的。”

  小林告訴記者,班裏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收到類似保險銷售、理財産品銷售等職位的邀約,但大部分選擇了拒絕,“銷售職位招人很多,但收入主要依靠提成,底薪很少,我們年輕人剛進入社會沒什麼人脈,大家普遍覺得工作不久就很可能面臨跳槽。”

  邊考研邊找工作一族:“錯過秋招才知道錯過許多”

  王同學是一所985大學的畢業生。在今年2月份考研成績出來之後,她才加入到求職大軍中。

  王同學告訴記者,班上像她這樣邊準備考研邊找工作的不在少數。所以錯過了去年的秋招,直到看到今年春招的形勢,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許多。“一些‘大廠’也沒了足夠的崗位,因為在去年秋招時已經基本招滿了。”無奈之下,她只能退而求其次簽了一家遊戲公司,負責其公眾號運營的崗位,在上海拿著五千多元的工資,還要租房和生活。

  同為一所985大學畢業生的小江,則因為準備充分拿到了“大廠”的offer。從去年3月開始,小江就開始了找工作的計劃。小江去年3月~5月在某媒體單位實習後,覺得自己更青睞網際網路公司的內容生産模式,於是轉而向網際網路公司“進軍”,她開始投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這類“大廠”。

  在去年暑期實習之後,小江拿到了阿裏和騰訊的offer,最後覺得可能不適合自己就拒絕了;而在去年秋招時她沒有錯過機會,拿到了美團和愛奇藝的offer,由於她想做內容相關的東西,剛好美團的大眾點評符合預期,便簽了美團。

  “我今年春招的時候也試著投了一些簡歷,發現崗位變得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開拓海外市場的那種。”小江表示,畢業生們衝“大廠”並不是衝著純粹薪資高,而是“大廠”能提高自己的價值;而對於一些小的創業型公司而言,員工的成長只能靠自己摸索,這對於應屆生來説並非易事。

  有企業喊“缺人”: 高素質人才依然供不應求

  即便在“最難就業季”之下,還是有不少企業在“招兵買馬”,部分企業更是開出高薪“求賢若渴”。

  深圳某較大規模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吳娟告訴記者,儘管疫情下企業面臨著很大壓力,但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今年公司將招聘計劃比原定計劃擴大20%,預計最終招聘大學生會超過100名。但依然有一些崗位經過多輪招聘,依然沒有招到合適的人。“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一方面是企業招工難。我們有很多崗位都需要優質的專業人才。”她表示,今年公司的招聘崗位中不乏年薪50萬元以上的,但從去年11月開始到現在,遴選了5個月,依然沒有招到合適的“千里馬”。

  吳娟表示,持續數年的疫情對大學生就業會有一定影響。一方面,企業面臨壓力會減少用工數量。另一方面,今年畢業的這一屆學生很多都是在“線上網課”和“居家隔離”“校園隔離學習”中度過的,企業難免存在擔憂,長期線上學習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可能與線下學習還是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學生們能參加實習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少了很多。“我和不少畢業生聊過,他們都表示因為疫情,原本在大三下半年或大四上半年進行的實習都取消了。但實際上很多用工單位還是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

  這種“旱澇不均”並非偶然。高新興科技集團人力資源經理馬繼祥告訴記者,今年許多知名企業開始裁員、縮編、裁撤效益差的業務部門。但隨著行業競爭進入組織能力、組織效率競爭的階段,各企業同時開始對骨幹團隊、核心關鍵人才的引進與投入持續增加,對市場中的頭部乃至中等偏上人才的需求持續升溫,進而在人才市場上形成一個差異明顯的局面:高素質人才依然供小于求,而其他類型人才則面臨供大於求的困境。

  “在今年的校招市場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特徵,優秀院校的畢業生不愁找工作,機會特別多,而一般院校的畢業生則為了找工作發愁。金融類、電腦相關專業類學生依然廣受歡迎,起薪高居榜首。” 馬繼祥説。

  高職畢業生“吃香”:簽約率超70%

  記者了解到,相比不少本科院校畢業生,不少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反而更“吃香”。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梁艷珍向記者介紹:“我們的很多專業長期與企業有直供畢業生的計劃,所以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反而更吃香。”

  梁艷珍介紹,該校2022屆畢業生為8121人,較去年增加了1000人,創歷年就業人數新高。加上疫情影響,許多企業能提供的崗位也縮減,所以總體的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過去三年,該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都超過98%。截至今年4月上旬,該校已和超過6500家企業建立聯繫,落實應屆生就業與實習問題,並開展校院兩級大型招聘會5次,邀請企業進校或線上面對學生宣講278場,現階段畢業生的簽約率已超過70%。

  梁艷珍介紹,從市場需求上説,機電類專業(如機電一體化、機械製造專業)、化工類專業(如食品檢驗專業)、行銷類專業(如市場行銷)需求量比較大,廣東的一些名企如格力電器、小鵬汽車、海天味業、維達等都對該校畢業生有較大需求,尤其是今年機器人專業的需求比往年翻番。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屆該校畢業生共有近6600人,共計57個專業及方向。目前,學生總體就業情況良好。今年該校畢業生省內就業學生佔比96.8%,在廣州、深圳就業的學生超過60%。目前用人單位需求比較大的專業主要是物流管理、會計、工程造價、動漫製作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等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超過90%。

  “今年參與就業的大學生人數超1000萬人。像我們學校旅遊管理、跨境電商、外語專業等影響比較明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導致以上專業就業崗位減少,相關行業受到衝擊,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這也給畢業生們帶來了不小的就業壓力。”該負責人表示。

  高校輔導員: 多項措施助力學生就業

  廣東某211高校輔導員告訴記者,現在在高校中通常不講就業率,而是“畢業去向落實率”,“去向包括升學和就業,升學包括境內升學和境外升學,就業包括企業(就業和創業)、考公、考編。”

  該輔導員稱,就業是學校的頭等大事。學校和學院對學生有許多幫扶的政策和相關活動:在學校層面,會組織企業和學生的大型雙選會;在學院層面,學院與學院之間會聯合舉辦行業針對性更強的行業招聘會;部分學院也會自行組織學科專業匹配的專場招聘會;有的學院還會組織學生們參加一些于就業有利的活動,如職場沙龍和簡歷門診;同時組織上一屆的畢業生與本屆畢業生進行就業回訪交流等。

  今年四月受疫情影響,許多招聘會都無法線下開展。為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該校相關部門聯合企業一起開展了線上網路雙選會,同學們可以進行線上的簡歷投遞和面試;而對於想要創業的學生,該校也設置了政策支援,如在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中優勝且有發展潛力的團隊,學校會支援一筆創業啟動資金;此外,該校與校企合作單位聯合舉辦公考訓練營,對有意向考公、考編的學生進行免費指導和培訓。

  中部某985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負責學生工作的譚老師也告訴記者,如今畢業生的出路更加多元化。以他所在的大學為例,前來學校進行秋招和春招的企業其實並不少。從秋招的數據看,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熱情沒那麼高,往年過完年之後的就業率能夠達到60%左右,但今年的數據只有40%~50%,保研的比例則相對穩定,而出國求學的比例也相對往年較低,往年能達到10%~20%,但今年這個比例還不到10%。

  高校就業辦:學生要樹立競爭意識 杜絕“佛係”“躺平”心態

  面對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們該如何擺正心態?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幫助畢業生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及擇業觀,避免學生産生“慢就業”“緩就業”甚至“不就業”思想;另一方面,學生本人要樹立積極的就業觀,樹立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杜絕“佛係”“躺平”“躺贏”等心態,積極主動地尋找就業機會;同時,學生還要擺正心態,適時調整個人就業預期,也要敢於面對挫折。“不要因為一兩次找工作失敗就對就業之路失去信心。”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梁艷珍也建議企業能主動走進校園,一是現身説法,激勵學生主動就業創業;二是加強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實習崗位,促進學生就業。她還建議行業協會加強與學校合作,舉辦行業類的線上線下招聘會。

  視點:打鐵還需自身硬 “非大廠不進”不可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大學生首先要認清形勢,結合自身的能力,理性地進行求職規劃。他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目前有一些學生的就業能力比較弱,如果在找工作中處處碰壁,就要考慮怎麼提高能力,才能獲得用人單位青睞。”

  此外熊丙奇認為,高校也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培養品質問題。“學校必須把提高本科生品質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才能提高就業品質。”

  九尾科技CEO王銳旭則建議,今年應屆畢業生應適當降低預期,切忌好高騖遠,剛開始找工作不僅要關注薪資,平臺及崗位的長期發展也很重要,適當降低預期可爭取更多就業機會。

  同時他表示,應樹立多元擇業觀。在行業選擇上,可以結合自身專業及興趣特長進行選擇。比如,希望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應屆畢業生不一定只鎖定“大廠”,可多關注中小型網際網路公司爭取更大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不一定把目光鎖定網際網路,也可以關注更多就業前景良好的行業,如製造業,科技行業,醫藥行業等。

  “數”説就業:

  製造生産類專業畢業生工作機會更多

  2022年廣州市一季度招人最多的行業分別是IT網際網路、機械/汽車製造和電子通訊。其中網際網路一季度招聘人數佔比21.15%,機械/汽車製造佔比17.22%,電子通訊佔比12.39%。從中可以看出,網際網路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大,但製造業長期用工緊缺,製造生産類專業的畢業生有更大概率獲得工作機會。

  2022年廣州市一季度投遞量最高的崗位類型為人力資源、新媒體運營、行政、內容運營等文職類崗位,此類報名量總數約佔平臺報名量32%。報名量最低崗位為機械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生産管理等機械/汽車製造等技術類崗位,崗位報名量佔比不足2%。

  人力資源崗、新媒體運營崗、行政崗、內容運營等文職類崗位薪酬待遇均值為4560元,學歷要求本科以上崗位佔比48%,大專以上崗位佔比34%。機械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生産管理等機械/汽車製造等技術類崗位薪酬待遇均值為7730元,學歷要求大專以上崗位佔比57%,本科以上佔比12%。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武威、張丹、馮秋瑜、程依倫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