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文作者、播客主播……選擇新職業不能只靠熱情
據3月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不少年輕人在選擇大學畢業後的職業路徑或調整職業生涯的方向時,不再局限于常規的“體制內”“網際網路大廠”等,而是開疆辟土,成為一批新職業從業者:網文作者、UP主、播客主播、“劇本殺”編劇……
時代的進步給了當下年輕人更多擇業、創業的機會,讓他們可以為自己“量身定制”一種生活、生存方式。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對年輕人選擇“新賽道”就業給予了肯定與鼓勵:年輕人願意嘗試新職業,背後隱藏的是大家“對一種更加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年輕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引領潮流的一撥兒人。年輕意味著好奇心、探索欲,意味著不走尋常路”……
不過,代表委員們在褒揚年輕人敢闖、敢試的同時,不忘善意地叮囑與建議:準備從事新職業前,年輕人應當根據實際狀況理性分析和選擇;社會層面上,靈活就業群體必須得到相應的正確引導和保障……這不是潑冷水,而是清醒劑。
靈活就業的主要優勢之一是靈活,比如辦公地點不受限、彈性工作等。但一些年輕人對此的解讀是——自由,工作不設門檻、不受紀律管束、不打卡不坐班。這中間恐怕存在一定的誤區。
一來,就算是新職業、新賽道,也有相應的職業規律、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等要求和限制,也有賽場競爭、賽道邊界和賽場規則,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年輕人在選擇相關職業行業時,對此應有更充分地認知。
二來,追求職業新賽道,要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真才實學。這需要年輕人清醒認知自己的長處、優勢和潛力,而不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這更需要年輕人求真務實、潛心鑽研,努力使自己成為行家裏手,而不能光説不練、眼高手低。
三來,追求職業新賽道,年輕人要有迎接挑戰、直面風險的心理預期,在懷揣熱情的同時要理智思考,自己能否承受“付出很多卻收穫不大”的現實或風險。
年輕人願意嘗試新職業、願意靈活就業,也提示相關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制度性建設等,要及時跟進,盡可能幫助年輕人把路走寬走實走穩。
張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