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永不凋謝的冬奧花束出圈 背後是上千名“織女”的付出

2022-02-12 09:22: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製作一把完整的花束需要耗時35小時,背後是全國各地上千名“織女”的付出

  一束“冬奧之花”的旅途

  2月6日,晚上8點08分。

  中國短道速滑隊站到最高領獎臺上,為中國代表團贏得本屆冬奧會第一枚金牌。范可新、任子威、曲春雨、武大靖、張雨婷,他們都戴著金色的同心獎牌,手捧一束用絨線編織的“永不凋謝的冬奧之花”。

  在頒獎臺上,五名隊員接過花束後,都把花束的正反兩面反覆看了又看。在賽後的採訪中,范可新説,“特別喜歡,很有中國元素,我還專門看了介紹,據説做一束花要35個小時才能編織完成,所以我們會一直保留它。”

  作為“中國式浪漫”之一的冬奧元素,永不凋謝的冬奧花束火速出圈。網友在各個社交平臺上求花束編織的圖解教程。天津潮汐中心的冬奧花束線上教學培訓班,短短幾天內就吸引了兩千人進群學習,20萬人瀏覽圖解。

  1251束,16731枝,編結一片玫瑰花瓣需要20分鐘,一枝玫瑰花由十片花瓣組成,加上三片葉子和花莖,僅一枝玫瑰,就需要一位編結師耗費至少5小時,一把完整的花束需要耗時長達35小時,製作所有花束耗時近5萬小時。5萬小時背後,是全國各地上千名“織女”的付出。

  1 開幕式前4個月,花束才定稿

  19世紀末,有英國商人在上海開設絨線公司,生産名為“蜜蜂牌”的絨線,售賣時附贈了絨線編結的説明書和棒針編結工具。絨線編結的材料與手藝傳到上海,並在普通市民中流傳開來。

  中國手工藝人將東方傳統結繩技法與西方編結技藝相結合,豐富了絨線編結的針法、花樣、載體和應用場合,這些編結技藝在上海匯聚發展,逐漸形成了海派絨線編織技藝。

  2009年,“海派絨線編結技藝”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71歲的勵美麗是上海非遺“海派絨線編結技藝”的傳承人,也是此次冬奧頒獎花束編結項目的負責人之一。

  去年6月,勵美麗第一次聽説了冬奧花束的事。“我做了幾個花樣。送到冬奧組委那邊,組委會的人覺得很有創意。”

  設計環節長達幾個月,勵美麗已經記不清改了多少遍設計稿,“到後來想著肯定是沒希望了。實際上冬奧會組委會領導一直在審,最後做出的效果比我想像的更好看。”2021年10月,冬奧頒獎花束定稿。

  頒獎花束不再使用傳統的鮮切花,而是選用手工編織而成的絨線花。這其中不僅蘊含著節儉、可持續的辦奧理念,而且寓意美好,被人們稱為“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

  在北京冬奧會頒獎花束最後的定稿中,勵美麗運用6種花卉植物形象:象徵友誼的玫瑰、象徵堅韌的月季、象徵幸福的鈴蘭、象徵團結的繡球、象徵勝利的月桂、象徵和平的橄欖,北京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則在此基礎上多了象徵堅強的波斯菊。這些花卉形象的選用也有講究,例如月季,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花束的主角,月季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北京市的市花,選擇月季是與北京奧運會花束相呼應,展現了“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而選用橄欖則寓意向奧林匹克傳統致敬。

  花材經過造型和捆紮成花束高34釐米,胸徑24釐米,體積上恰到好處,力求精緻又不失表現力。花束手柄的蝴蝶結絲帶上印有“BEIJING2022”字樣,花束整體清新、自然,與北京冬奧會主色調一脈相承,凸顯出鮮明的冰雪運動的特色。“每朵花的最後工序,我都用細銅絲固定塑形,這樣花束整體的立體感也會更強。”勵美麗表示,花束用藍白兩色緞帶捆紮,緞帶形狀像漢字“冬”字,又像一名滑雪運動員,充滿冬奧特色。

  勵美麗説,市面上鉤編普遍使用粗線,粗線鉤編速度快,最終呈現效果略微粗糙,她最終選擇了細線,“慢工才能出細活,用細線雖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血,但是鉤出來的花束更加精緻,也更加逼真。”

  這是勵美麗參與絨線編結行業的第二十個年頭。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勵美麗先後編織了我國24個省市的市花、中國國花、二十四節氣節氣花還有以十二生肖為主題的卡通玩偶,在不同的場合進行過展示。其中,以絨線花朵組合的《家春秋》曾經贈送給巴金老人,以埃及的國花“睡蓮”、寮國的國花“雞蛋花”為主題設計的胸花,贈送給外國友人。2002年,勵美麗還組織了百餘名下崗女工,用一萬朵絨線花組成“國慶”兩字以及兩旁碩大的花籃,這個花陣獲得了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一束完整的冬奧頒獎花束,要編結197朵大大小小的花瓣、枝葉,換算下來需要一名熟練工製作35個小時左右,此次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共用花束1251束,累計花材共16731枝。

  去年10月定稿之後,距離冬奧開幕只有4個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項目組聯繫了全國各地會編結的手工藝人,在全國婦聯等組織的支援下,發動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等省市的編結社團共同參與。

  頒獎花束有固定的尺寸和形狀,絨線編結針法也比較特殊,在疫情的影響下,勵美麗採用了線上錄視頻的形式,把每種花材的編法和要求以電子版的形式發送給全國各地的編結師。

  2 “做夢眼前飄的都是葉子”

  去年10月,第一批絨線寄到了天津市潮汐濟困中心關超的手中。天津市潮汐濟困中心成立於2019年3月7日,是一家針對困難群眾,提供編織等手工技能幫扶、生活救助服務的慈善組織。受天津婦聯的委託,潮汐中心為“津幗家庭手工坊”的困難女性進行手工培訓。

  關超收到的第一批任務是繡球花的編織,相比起其他編織團隊,她的隊伍裏有成熟的編織群體,200多名“織女”中,一些人來自四川、陜西、雲南、河南、山東、湖南等地,真正天津本地的“織女”有70多人,出於保密原則,她們都不知道自己編織的這些花用來做什麼。

  關超是潮汐中心的項目發起人,也是“津派手工鉤編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收到繡球花的樣品、絨線和文字解説後,她按照文字解説的步驟鉤編出來,完成了第一枝繡球花從無到有的高度還原,並在原來的基礎上把每一個步驟拆解。“第一次見勵美麗老師,她問我月季能不能鉤,讓我拿一個圖解出來,我直接就鉤了出來,她就説月季你接走吧,然後月桂的葉子顏色深,比較難鉤你也拿去鉤吧。”

  最終,潮汐中心承接了1600枝繡球花、800枝月季花以及2.6萬片月桂葉的編織任務。

  李莉是全職媽媽,去年10月加入潮汐中心擔任志願者,同時也是此次編織的培訓者和驗收人。

  她把勵美麗老師的圖解,繼續拆解成圖片版成品再配上文字,發到織女群裏,所有的培訓和學習幾乎都線上上,有時她也會發送長語音。在培訓的過程中,她才意識到,群裏的“織女”有聽障人士,後來統一改為文字交流。“我在培訓的過程中,發現殘障朋友的學習能力很強,幾乎沒有什麼困難,我們驗收標準的誤差大概在0.5釐米,畢竟是手工製作,一模一樣也不太現實,但這也是手工藝品的溫度所在。”

  10月上旬李莉寄出去絨線讓“織女”們試鉤,10月下旬陸續收到了一些成品。大多數“織女”技藝成熟,只有少部分存在理解偏差,再加上每個人鉤編的力度不同,造成了花束的鬆緊不一。

  發放材料和回收成品同步進行,初期需要返工的多,經過兩三次修改後,品質肉眼可見越來越好,“不是發下去最後截止日期再回收,而是做好一批就讓她們寄過來。”整個冬天,李莉忙於收發快遞,在快遞公司的平臺上顯示,她的訂單量超過了96%的人。雖然花束裏面有鐵絲定型條,但絨線柔軟的部分在收到之後,形狀偶爾也會有一些變形。“形狀不好會整一下形,這個是難免的。”

  同時,她也把驗收合格的成品寄往上海,由勵美麗老師再次驗收。“發過去的貨,那邊很滿意,所以才有追加。”

  在鉤編的過程中,大家始終不知道這些月季、繡球花和月桂葉究竟用作何處,甚至有人猜測“是要做聖誕樹嗎?”驗收完2.6萬片月桂葉之後,李莉發現“做夢眼前飄的都是葉子”。

  3 看到花束最終模樣自豪、滿足

  鮮艷熱烈的2400枝紅玫瑰,出自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的上海楊浦區巧手媽媽工作坊。81歲的牟國英奶奶想要“貢獻哪怕小小的一份力量”。

  潔白靈動的840枝鈴蘭,出自50多名江蘇連雲港媽媽之手。

  1600枝繡球花、800枝月季花以及2.6萬片月桂葉,來自天津潮汐中心。

  300枝橄欖枝、300枝非洲菊,出自臨汾市洪洞縣“二姐手工坊”。

  500束冬殘奧頒獎花束,出自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的150多位殘疾人之手。

  這些數字之外,還有很多沒有統計進來的無名“織女”。

  10月底,來自河南週口的王妙帶領著20多名村裏的姐妹,接下了5000朵繡球小花和1300片月桂葉子的任務。

  王妙出生14天被確診為骨不全患者,俗稱“脆骨病”,也就是“瓷娃娃”,哪怕是非常輕微的碰撞,都有可能造成骨折。

  王妙自小跟著媽媽學習編織技巧,經過長年累月的摸索,她的編織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大型手工展獎項,還成功申請了週口市鹿邑縣的非遺項目,成立了自己的“織夢工作室”。如今,王妙工作室線上線下的學員已達百人,她們大多是農村的留守婦女。

  鉤編繡球花需要準備好白色、綠色的細絨線,長花桿、綠色鐵絲、金色細鐵絲、米珠和鉤針,一枝飽滿蓬鬆的繡球花含有20朵小花,一個熟手5分鐘可以鉤好一朵小花。枝條纏線、安裝花心兒、組裝小花加起來的時間又是100分鐘。單是一朵成品繡球花的製作時間就需要200分鐘。

  最終,共有來自各地16731枝花材匯總到上海,每一枝花材都要經過勵美麗的反覆檢查與核驗,然後進行最終組裝。

  匯總過來的花材長短不一,而冬奧花束又有著非常嚴格的尺寸標準,“我是一個完美主義的人,基本上每一朵花都要經過我的手,仔細檢查每個花朵,由於花束長度不一,而北京冬奧會要求長34釐米,我就用老虎鉗修正。剪下來的花枝我也沒有浪費,原本我們整個花束握起來其實是偏細的,我就把修剪下來的花枝再填充進去,這樣運動員握起花束的手感更好,也大大節省了材料。”

  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元素正式發佈,冬奧頒獎花束向全世界展示它的容顏。勵美麗説,這是她的“圓夢時刻”。“我現在年紀也大了,總有離開這個崗位的一天,這也有可能是我做的最後一個項目,能夠在有生之年參與到這樣一個國際性賽事中,我感到非常激動,非常自豪。”

  這一天也是很多參與編織的人第一次看到花束的最終模樣,“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事先一點都不知道。”有人後悔沒有多織一些,有人後悔沒有多拍點照片,興奮、自豪和滿足是當晚“織女”朋友圈裏的刷屏主題詞。

  李莉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剛剛加入潮汐中心,就參與了全球矚目的冬奧盛會。“原來覺得冬奧離自己非常遙遠,沒想到竟貢獻了一份力,尤其是在手工編織被低估的機器製造時代,總覺得手工編織不高級,這次我終於覺得自己做的東西不是沒有用處。”

  關超在網路平臺上上線了冬奧頒獎花束的編織圖解和線上課程,很多人留言“錯失了這樣的機會”,“大家可能認為編織本身是興趣愛好,但是通過這件事,給編織愛好者們一個強心劑,讓大家知道我們做的這件事,不是打發時間,不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也是能夠獲得很好的收入的。”

  1月15日,所有的花束運抵各大比賽場館。

  2月6日開始,獲獎者登上領獎臺,胸前佩戴獎牌,手握花束,向全世界觀眾致意。

  新京報記者 朱清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