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想賺銀發經濟"快錢" 養老機構"春天"要等三五年
“銀發經濟”又迎來暖風吹拂。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重申了老齡工作的基本方針和養老體系、保障體系等方面的總體要求。
四川天府健康産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共建共用是老齡工作和服務的基本原則,《意見》對社會資本、社會力量參與其中都進行了明確。《意見》提出,進一步規範發展機構養老。各地要通過直接建設、委託運營、購買服務、鼓勵社會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老。”
在政策暖風吹拂下,養老機構能否迎來發展的“春天”?
魅力花園中國區總裁郭建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國內養老機構會進入成熟發展期。隨著50後、60後人群邁入養老大軍,伴隨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這個市場會逐漸從‘養老’向‘享老’升級,處於成熟期的高端養老機構會更吸引資本的關注。”
中外企業扎堆進場
行業目前仍普遍虧損
天眼查APP公佈的一項養老産業數據報告的觀點認為,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即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當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5歲以上人口為19064萬,佔比13.5%。這意味著,我國即將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龐大養老需求將帶動養老行業快速發展。
前瞻産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養老機構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按照運營主體結構劃分,民辦養老機構佔比達54.7%;預計2026年我國養老院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14億元。民政部數據則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較2019年增長10.4%,較2015年底增長37.2%。
實際上,早在2010年前後,泰康之家、誠和敬、凱建華展等多家企業就已開始佈局養老産業。總體來看,地産、保險類公司仍在養老産業佔據主導地位。
外資企業也在扎堆進入中國養老市場。養老領域研究媒體AgeLifePro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至少11個國家的40家公司宣佈進軍中國養老市場,已建成項目44個,遍佈17個省份。例如,全美最大非上市養老地産“業主”魅力花園,在2010年進入中國後已有多個項目落地運營,今年與蘇州康養集團簽約合作。澳洲最大的老年生活社區運營商聯實也于去年在中國落地首個項目。荷蘭的博組客公司與中國的地産公司合作,即將共同開發粵港澳大灣區社區護理服務市場。
儘管內資、外資入局養老地産的熱情高漲,但孟立聯認為還不夠:“老齡服務供給主體還是太少,雖然有不少機構和資本準備進入老齡服務領域,但由於標準、程式、內容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明確,仍在觀望的機構不少,已經進入的機構做得好的也不多。”
事實也是如此,截至目前,在已進入養老市場的機構中,虧損的遠比盈利的多。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喬曉春在一項調查中指出,北京作為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的一線城市,養老企業總體處於虧損狀態。盈餘的只佔4%,基本持平的佔32.8%,稍有虧損的佔32.6%,嚴重虧損的達30.7%。
政策扶持尤為重要
三五年或迎來成熟期
目前我國養老機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滿足高收入人群的需要,這類機構都做得比較成功;另一類是滿足中低收入者的養老服務,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等待解決。
“進入中國養老市場的各類機構,大多盈利模式清晰,但盈利能力不強。”郭建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魅力花園在海外市場迄今已服務超過60000名住戶,為住戶提供高品質養老生活服務。從該公司的經驗來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養老市場已相當成熟,高端養老機構的年毛利率能達到33%,在美國投資一家養老機構的回報率通常可達6%至8%,甚至會達到10%。但在中國養老市場,年毛利率能做到3%,都很難得了。”
郭建軍認為,制約的因素主要是需求端的問題,“現在養老機構的老人年齡多為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生人,消費觀念和後來的五零後、六零後有明顯區別。他們會排斥‘享受型’的消費。但是,五零後、六零後人群逐漸加入養老大軍,他們對護理和養老環境的標準要求更高,市場會也出現養老到‘享老’的轉變,高端市場也將成為剛需。”
洛杉磯會議及旅遊局的中國首席代表常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家人在魅力花園的體驗來看,服務理念和普通的養老機構是不同的。這裡鼓勵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能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滿足,不僅僅是品質、服務和衛生做到位就足夠,是真正讓老人感受到尊重。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一改過去對養老機構的‘刻板印象’。”
“養老行業可能會在三到五年後迎來成熟期。一方面,新生代老年人的加入,會從消費習慣上推動養老行業趨向成熟;另一方面,國家支援政策陸續出臺,將提升資本在該領域的投資興趣。”郭建軍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國內市場高端養老機構的投資回報率很可能會提升到5%至8%。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伴隨經濟發展,養老人口結構也會産生變化,高端化、智慧化、定制化的個性化養老服務會有很大發展潛力。“隨著時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能夠賦予更高價值的養老服務體系必然會建立,市場佔有率也會增加。”
本報記者 李豪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