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韌性城市建設”打造城市安全發展新範式

2021-11-15 09:2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韌性城市建設”打造城市安全發展新範式

  威利

  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以突發事件為牽引,立足自然災害、安全生産、公共衛生等公共安全領域,從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謀劃提升北京城市整體韌性,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風險愈加呈現出多發性、疊加性、傳導性等複雜特徵,一些不確定因素和未知風險不斷增加。自然災害、突發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公共衝突、環境污染等,常常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值得高度警惕。住建部標準定額司有關負責人近日指出,今年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多地出現汛情,許多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運作和應急安全等方面暴露出很多短板,更加凸顯城市生活韌性的重要性。

  北京市《意見》明確,到2025年,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建成50個韌性社區、韌性街區或韌性項目,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韌性城市建設典型經驗,著力加強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為城市安全發展打造新範式。《意見》的一個突出亮點是善於“用數字説話”,提出了多項實效性、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在韌性城市建設上“放大招”。

  比如:關於保障疏散救援避難空間,要求逐步將各類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館、人防工程等適宜場所確定為應急避難場所,明確到2035年,每人平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力爭達到2.1平方米;關於提高建築防災安全性能,要求“加強高層建築防火滅火設施建設,爭取5年內消除存量高層建築使用可燃外墻外保溫材料導致的火災隱患”……以數字化形式和量化要求,將目標任務變成“硬杠杠”,助力完善韌性城市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也使來自各方面的監督有了清晰的衡量標準。

  《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堅持標本兼治,明確提出培育城市韌性素養。《意見》要求發展韌性文化,把韌性城市理念、應急常識和能力教育納入中小學校和高校素質教育,大力開展社會公眾應急基礎素養培訓,到2025年,全市掌握心肺復蘇、躲避災難、防暴恐等應急知識和技能的成人比例力爭達到20%。實踐中,各地要在施策上出實招、在推進上用實功,大力培育市民的韌性素養,營造人人主動提升個體韌性、自覺踐行韌性城市理念的良好氛圍。

  韌性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覆蓋範圍廣,需要壓緊壓實責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形成強大的政策執行合力。《意見》提出了實實在在的保障措施,要求市、區兩級建立韌性城市建設組織領導協調工作機制,明確牽頭單位,統籌協調有關部門開展韌性城市建設,這是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的關鍵所在。《意見》還在構建韌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完善監督檢查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務實舉措,為韌性城市建設穩步向前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建設韌性城市事關首都安全發展,必須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各部門單位要按照《意見》的部署,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積極構建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打造首都城市安全發展新範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