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Z世代婚禮新主張:有個性、性價比高才更有面子

2021-10-26 09:0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Z世代婚禮新主張:有個性、性價比高才更有面子

  秋天是婚禮的高峰期,婚慶行業一向有著“金九銀十”的説法。國慶節期間,90後北京女生林琳一共參加了3場婚禮,婚禮“主角”分別是前同事、大學師妹和童年夥伴。“三場婚禮分別在草坪、民宿和藝術中心舉辦,草坪那場居然還安排了抓娃娃機,就像是一場遊園會,很有參與感。”林琳説。

  隨著90後、95後日漸成為婚嫁的“主力軍”,備婚的各個環節,日益彰顯出年輕人的個性、喜好乃至審美趣味。根據《2021中國結婚消費新常態用戶行為洞察報告》,90後、95後反對流程繁瑣、形式主義的婚禮,對婚鬧等結婚陋習也堅決説“不”,他們更注重享受結婚過程中的幸福體驗,消費傾向正在趨於理性和“有度”,63%的90後、95後注重消費性價比。

  對於業內創業者來説,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也正在鋪開婚嫁行業新的市場想像。

  “百萬大場”少了,個性化婚禮多了

  “我們從2014年開始做婚禮攝影,那時婚禮還都注重排場,遇到‘百萬大場’是常有的事,現在就不多見了。90後、95後年輕人辦婚禮,更講求實際、個性,不少人會選擇老洋房、咖啡館這樣的小型場地。”在廣州創辦留時電影工作室的盧軼文説。

  林琳參加過一場在西餐廳舉辦的婚禮,“餐廳面積不大,可附近有一片湖,坐在室內就能看到蘆葦在風中搖動,室內又全部用金色、桔色裝飾,非常有秋天的感覺。後來這兩種顏色也用在了我自己的婚禮上,氛圍很溫馨”。

  “自己做主”是林琳為婚禮定下的基調,“場地早早就定下了公司附近大廈的陽光廳,現場有一道長長的階梯,既有儀式感、方便拍照,還能省下搭臺的費用,我已經留意很久了,家人也很喜歡。至於婚禮其他環節,能DIY的我都自己動手了,司儀也是請朋友客串的”。

  90後杭州女生阿寶用“田忌賽馬”來形容自己的備婚策略:“錢要花在刀刃上,婚禮只要在細節上有特色,就是成功的,最關鍵是要‘小錢大用,大錢慎用’。”

  具體來説,在婚慶公司、婚禮場地等大額支出上,阿寶態度較為謹慎,“我先在一家綜合評價尚可的婚慶公司選了中低檔價位項目,又在朋友推薦下定了風景區的小型場地,一共花了不到5萬元”。

  請柬、桌卡、新房裝飾、背景板這些成本較低卻相對容易出彩的物品,才是阿寶的備婚“重頭戲”。“背景板、迎賓牌、人形立牌、喜糖盒都是我自己設計圖案後在網店定制的,婚禮當天,親友遠遠一望,就知道是我的婚禮,部分婚品典禮之後還可以裝飾屋子,將婚禮的回憶保留下來。”阿寶説。

  林琳婚禮上的不少小配件,也購于電商平臺。“從頭花到戒指,從喜糖到氣球,只要肯花時間挑選,網上基本都能買到。”林琳説。

  鹽城創業者馮艷娟自2008年開始涉足婚慶行業,創辦的蘇曼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如今旗下開有多家線上店舖,銷售桌卡、拉花、簽到簿、指示牌等婚品。

  “來購物的新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衝著低價來的,走量;另一類辦的是10桌以內的小型婚禮,一般在我們店裏只會購買幾種産品,然後再去其他店裏看,一點點湊齊婚品,他們追求的是精緻、個性。”馮艷娟説。

  備婚服務平臺“琰琰婚禮日記”創始人琰琰在北京記錄了數百場真實的婚禮故事,她也關注到年輕人對婚禮的態度變化,“過去辦婚禮都是‘踮著腳尖往上看’,追求的是‘顯好顯貴有面子’,婚禮比較同質化。現在的新人一是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婚禮,並且願意花時間去籌備,二是在預算安排上都趨於理性,更看重婚禮當天自己的內心感受”。

  行業細分,醞釀著新的創業機遇

  對於不少準新娘來説,選一件符合心意的婚紗,是備婚期間的重要任務。

  林琳還記得那件在網上購買的婚紗,“從快遞盒裏拿出來時,一路掉著金粉,我差點以為是下雪了。婚紗穿上身,效果也比預想中差,甚至有點滑稽”。退掉婚紗後,林琳到婚紗工作室去定制了一件。

  “據我觀察,婚紗市場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年輕人對婚紗個性化和設計感的追求明顯提升了。從前提起婚紗,人們會想到大蓬裙、長拖尾、亮水鑽,對‘隆重’‘儀式感’的理解還比較單一。現在的年輕人更懂得挑選適合自己、能體現自身審美品位的婚紗款式。”余愛婚紗設計品牌創始人余愛説。

  余愛在北京、上海各有一間工作室,她的創業歷程,也與年輕人的個性化選擇有關。

  “我原是一名化粧師,在婚禮跟粧過程中,發現市面上的婚紗配飾大多是長頭紗與皇冠,品類較為單一,便開始嘗試手工製作發帶等配飾。起初完全是憑著感覺在做,可年輕人的反饋卻很不錯,口碑也就一點點積攢起來,後來有機會去巴黎進修,確立了作品風格,才開始從事婚紗設計。現在年輕人審美的多元化、個性化,的確給了手藝人更多的空間,也讓婚慶行業走向細分,新人們在每個環節都會精挑細選、組合搭配,這其中又會有無數的創業機遇。”余愛説。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前8個月全國範圍內婚慶相關企業共新增註冊量15.3萬餘家,同比增長38%。其中六七月註冊量增長較快,分別達2.55萬家和2.46萬家,同比增長66%與80%。

  盧軼文的工作室平均每年要接觸200場婚禮,“從9月中旬到春節前一兩周,都是婚禮旺季,工作室22個人可以分為不同項目組,一天最多能承接4場婚禮攝影,上個週六,我們就在杭州、惠州、深圳、廣州各拍了一場”。

  婚前視頻、即日快剪、婚禮電影,是盧軼文工作室為新人提供的攝影服務項目。在盧軼文看來,新人對即時性、氛圍感的重視,對婚禮攝影提出了新的挑戰。

  “以即日快剪為例,每一場婚禮儀式開始之前,剪輯師要把上午拍到的視頻素材快速剪成一個3分鐘之內的短片,在婚禮儀式上播放給來賓觀看,時間很緊,還必須要出彩,壓力自然是有的。婚禮當晚,剪輯師還要在短片里加上儀式視頻,第二天發給新人。”盧軼文説。

  與全程單機位拍攝的婚禮紀錄片相比,4-8分鐘的婚禮電影在設備、機位數、鏡頭設計、採音、調色、剪輯等方面的要求也更為細化。

  據盧軼文介紹,除了老客戶推薦,留時電影的獲客渠道主要有兩種:社交平臺和婚慶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説,婚慶公司是我們的‘上游’,會比我們更早接觸到客人,但若是一味依賴‘上游’,也走不長遠。”盧軼文説。

  琰琰在婚禮垂直領域已有8年創業經歷,近來她在做的,是以直播形式為備婚新人推薦合適的婚禮策劃師、攝影師和婚紗設計師等,“我們曾作過調研,很多婚禮從業者會將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花費在接單上,如果我們能做新人和從業者的中間人,既節省了雙方的時間,在價格上也能減少中間環節”。

  在“琰琰婚禮日記”最新一場直播中,共有幾百位新娘選定了婚紗攝影工作室。“直播之前,我們團隊會對各個細分領域的從業者進行篩選,比如在口碑上,除了要對從業者的專業能力進行調查,我們還會特別關注他們的服務意識,畢竟,婚禮不是藝術品,對新人的尊重和包容才是第一位的。”琰琰説。

  “歡喜生意”,“內功”很關鍵

  盧軼文還記得自己拍攝的第一場婚禮,“新郎是我的同學,儀式剛進行到一半,新郎就哭了,我在攝影機後面也跟著哭了,或許這就是婚禮的某種魔力吧。即便發展到了現在,每個月已經要負擔一萬多元的房租和20余萬元的人力成本了,但一想到第二天要去拍婚禮,內心還是有一種激情”。

  在指點新人走位、面對鏡頭的狀態時,盧軼文也會特別留意新人的情感流露是否自然。“我們就像紀錄片導演,要引導新人在光影氛圍中走入自己的故事,投入真實的情感,我們再在這個過程中去抓拍那些不經意的瞬間。平時人們不放在心上的細節,比如新娘與父母擁抱的畫面,在鏡頭面前往往很動人。”盧軼文説。

  在琰琰看來,婚慶行業做的是“歡喜生意”,能否與新人共情,也是考驗從業者專業素質的重要標準,“過去行業內部比的都是誰家場地大、誰家婚禮場面好看,現在大家看重的是誰家更懂人性、更懂愛,其實就是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上了,比拼的是‘內功’”。

  林琳認為,歸根結底,婚禮雖是一場歷經數月籌備、流程可以精確到分秒的活動,“點睛”之筆卻依然會落在情感上。合影環節是林琳對自己婚禮印象最深的部分,“我和愛人是高中同學,婚禮當天老師和同學也來了不少,當我們舉著高中合照圍著班主任站好,歲月就像在那個瞬間從階梯上流淌了下來”。

  (文中林琳、阿寶、余愛、琰琰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