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小學作業設計要“寓學于變”

2021-10-22 09:48: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字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高作業設計品質,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

  為深入貫徹文件精神,作業設計需有基本的專業標準引導,上承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啟課時學習目標達成,左右兼顧學生的學情。明晰設計標準,引領創意創新,開展多樣態生動活潑的作業實踐,才能有力凸顯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作業設計的標準既要回應課程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要體現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要求,同時還要密切反映國際教育教學和學生作業設計的改革潮流。

  從作業要達成的目標看

  首先,任何作業都必須體現明確的目的性。由於作業與課堂學習有密切的關係,作業的首要標準就是課時目標的關聯性。教師佈置任何作業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都是和課堂的課時目標密切相關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作業作為一種學習活動的循序漸進,保證作業完成與課內學習相輔相成。也唯有堅持這樣的標準,才有可能防範教師佈置作業的隨意性,避免無意義學習的發生。

  其次,作業目標的確立,不僅需要與當堂課學習目標相關聯,同時也必須與學生的學情相關聯。換言之,作業的佈置,或是回應了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內容,所以通過作業予以彌補而使其過關;或是回應了學生課堂上對某個問題、知識點的格外關注或疑惑,所以通過某項作業的要求從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或好奇心。因而,有關作業目標的第二條標準就是學生學情的針對性。回應學生學情,才能保證作業任務的精準和不可或缺。

  再其次,不僅所有作業的學習目標都要與課堂學習目標相關聯,從而體現循序漸進的學習,林林總總的作業目標還要盡可能實現整合。一個學習目標設計一個學習作業的“加法式思維”,無疑將導致不堪重負的作業負擔。因此,功能目標的整合性是第三條標準,要求教師富有智慧地設計作業,盡可能讓學生通過一個作業的完成達成多個環環相扣的學習目標,追求作業經歷的附加值,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唯有堅持這樣的標準,才有可能理性科學地控制學生的作業負擔。

  最後,在回應學生學情和考慮學生群體差異性的過程中,只有作業的不同要求充分引導了不同層次學生持續且有意義的學習,作業目標才體現出應有的適切性來。換言之,難度要求的層次性構成了作業設計在目標方面的又一條標準,是學生學情的針對性標準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從作業的內容看

  作業內容的設計也需要與學生的經驗相聯繫,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從而讓學生通過作業能夠體驗和感知學習的意義與價值。作業的完成過程也是一個現實生活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了現實生活的情境,完成作業的過程本身也能夠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

  所以,內容設計的鮮活性成為作業在內容方面的一條設計標準。既基於課內所學,又與課外生活世界相聯繫,方能彰顯有意義的學習。

  從作業的形式看

  作業形式的設計同樣要求豐富多樣,富有變換組合,而不能採用單一的方法表現到底,否則審美疲勞就會隨之而生。因此,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成為作業設計的又一個重要標準。這提醒教師在進行作業形式設計時,既可以是書寫的表現形式,也可以穿插朗讀或背誦的形式;既可以是邏輯思辨的過程,也可以穿插形體藝術或語言藝術的表達形式;既可以是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是採訪或與他人合作完成的形式。總之,學習的過程富有變化,才能消解單一形式可能帶來的學習負面感受,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做作業。

  每一位教師都擁有個性化的教學設計風格,每一門學科也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因此不同學科個性迥異的教師總是能夠展現富有創造性的、鮮活生動的作業設計,由此引導學生經歷豐富的學習體驗。這些創意創新呈現出“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多姿多彩的實踐樣態。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不同類型的學生作業。

  基礎鞏固類作業。基礎鞏固類作業往往緊扣課堂學習所涉及的內容或技能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和鞏固,或轉換情境促進已學新知的應用,或變換條件引導習得技能的遷移。此類作業的經歷成為課內學習的疊加,起到及時復習鞏固的學習效果。

  知識拓展類作業。知識拓展類作業常常針對課堂學習所涉及的內容或技能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增補,或補充相關背景資訊以豐富課堂所學,或進一步拓展課堂所學以達成舉一反三的效果。此類作業的經歷成為課內學習的擴充,起到增益旁通的學習效果。

  活動探究類作業。活動探究類作業源於明確的問題,經由一系列活動的探究,或通過單學科縱深揭秘,或通過跨學科協同攻關,從而最終完成新知的發現和問題的解決。此類作業的經歷聚焦相關問題的攻關,指向深度學習和知識建構。

  創意創作類作業。創意創作類作業側重設計思維的發展、想像品質的賦能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其成果或是平面畫作,或是人工造物。此類作業的經歷構成表現型學習的全過程,強調學習“作品”的可見。

  綜合實踐類作業。綜合實踐類作業側重直接經驗的獲取,傾向於身體力行的體驗,凸顯社會參與與服務,強調社會學習和實踐學習。此類作業的經歷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繫,發揮了社會大課堂的教育功效。

  上述不同類型的作業設計,有的側重知識技能的遷移和拓展,有的偏向活動過程的體驗和感悟;有的體現了深度的學科探究,有的體現了跨學科的融合;有的追求理解表達的精彩綻放,有的強調創意驅動的構型造物……多樣化的實踐樣態保障有意義的學習貫穿始終,從而有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

  綜上所述,學生作業設計需要圍繞目標、內容及形式三個維度展開原則性的思考並提出相應的要求。以上“三維度+六要求”的專業標準有助於確保作業設計的品質,與教育教學其他改革一起,共同助力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作者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