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雲南亞洲象繁育救助中心那些不願離開的大象們

2021-06-24 09:21: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特寫|雲南亞洲象繁育救助中心那些不願離開的大象們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野生亞洲象“然然”3歲被救助,如今已經19歲了。它本來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族”,但最終它還是選擇留在了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在被救助的16年裏,它跟人類的感情可能已經超越象群,不願再離開了。在這裡,一些被救助象已經對人産生了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賴。小象見到“象爸爸”都會過去親熱一下。

  6月8日,飼養員陳繼銘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説,我們希望這些亞洲象不要喪失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最終能夠回到自然界。只是現在它們有的已經習慣了人的照顧,還不能直接“放手”。但最終放還是不放,需由動物學家綜合評估後決定。目前,繁育中心還沒有一起成功放歸野外的案例。

  那些被救助的亞洲象

  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位於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這是國內目前唯一以亞洲象救援和繁育研究為核心的科研基地。先後參與救助亞洲象20余次,成功救助了11頭象,繁育9頭小象。

  這裡每一頭被救助的亞洲象都充滿了故事,救助中心大門口的廊道上,這些故事以展板的形式呈現出來,許多來訪者都會在這裡駐足觀看很久。它們有在求偶爭奪戰中敗下陣來的昆六,被獸夾夾傷的“然然”,還有因臍帶感染被家族“託付”給人類的羊妞、與家族失聯的“孤兒”小強、喜歡逛城的“阿寶”,還有性格暴烈喜歡肇事的維吒喲。

  據介紹,救助中心主要是對它們進行治療及行為矯正,每天28名飼養員與它們朝夕相處,為它們測量體溫、洗澡、喂食、野化訓練,由於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飼養員,因此當地人稱這些飼養員為“象爸爸”。

  近日,澎湃新聞在繁育基地見到被救助的羊妞時,它因在野化訓練時不慎扭傷了左前腿,致下關節發腫。照顧它的“象爸爸”正在為他塗抹紅花油,投喂食物。

  陳繼銘是第一位照顧羊妞的“象爸爸”,據他介紹,羊妞才出生一週,就被它的家族帶到普洱一個村莊附近“遺棄”了。救助回來之後,他們發現羊妞因臍帶感染,致腹腔大面積潰爛,情況很糟糕。他們認為,它的家族有意將它帶到人類村莊旁邊,向人類求助。

  “每天給它倒屎、喂奶、擠奶、洗澡,像孩子那樣照顧。”陳繼銘説,沒有奶就找了幾頭母羊為它提供奶水,因此大家叫它“羊妞”。現在羊妞6歲,身高已經一米九了,它是救助中心和人最親近的一頭象。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救助中心,阿寶和維吒喲的情況比較特殊,它們來到救助中心不是因為生病或受傷,而是“太調皮搗蛋了”。它們被捕獲回來的,救助中心主要是對它們進行行為矯治。

  阿寶又名“逛城哥”,2018年4月,10歲的阿寶獨自闖入了普洱市城區。據介紹,它是國內第一頭進入城市野生象,進入城市之後,它似乎喜歡上了逛街,每天下午一開市它就城了,在街上悠閒地散步。

  阿寶的行為嚴重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和財産安全,打亂了城市的社會秩序,最終經相關部門批准,當地派出工作人員將阿寶麻醉,送到救助中心“收容教育”。

  另一頭象“維吒喲”原本是動海-瀾滄象群中的一頭性成熟的亞成年公象。

  2014年,象群多次進村入戶,特別是維吒喲,性格暴烈,經常攔路搶食,損壞過往車輛。

  2019年4月5日,經有關部門批准,當地將維吒喲捕獲後送到繁育基地收容。

  救助中心的圈舍,是又粗又高的鋼鐵欄杆圈起來的。但澎湃新聞在維吒喲象圈鐵欄上看到,粗壯的鋼欄上有幾處凹了進去。工作人員説,這是維吒喲剛來的時候撞凹進去的,它兩根漂亮的象牙也被自己撞斷了。

  不過,現在救助中心通過一些感化和矯治手段,已經讓維吒喲的性情有了很大改變,“象爸爸”岩溫香已經能與它近距離接觸,每天給它投食、打掃圈舍,但其他人還不能隨便靠近它。

  它們終將回到熱帶雨林

  救助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這些大象回歸自然。繁育基地的工作計劃表顯示,除了日常的大便觀察、體溫測量(正常值35.5-35.7)、洗澡降溫、食物準備外,“象爸爸”們每天主要任務就是對它們進行“野化訓練”。

  主要方式就是,每天將它們帶回熱帶雨林裏,讓它們在裏面自己覓食、生活,早出晚歸。時間為上午8點30到11點,下午1點半到下午4點半。

  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天實際的“野化訓練”時間不低於7個小時,訓練時,一頭象由兩個“象爸爸”照顧,“象到哪,人就到哪”,人儘量不干涉它們。回家時間都由它們自己掌握,到了時間它們會自己往回走。每天有7個小時時間,象爸爸們都會將象群帶進森林對它們進行野化訓練。

  每天有7個小時時間,象爸爸們都會將象群帶進森林對它們進行野化訓練。

  “現在還沒有帶維吒喲出去,只讓它在救助中心附近活動,等一定時候,它也會被帶出去的。”一位飼養員説。

  “Ma”和“Bai”是傣語,是“來”和“走”之意。現在7頭亞洲象已能聽懂這兩個十分簡單的指令。經過長時間的接觸,這些被收容的象對人類産生了情感。

  受傷被救助的然然,名字含有“大自然”之意,它的家族也因此被命名為“然然家族”。據工作人員介紹,然然康復後,其家族曾回來野象谷“接”它,但然然沒有走,留了下來。它對“象爸爸”有依賴。“象爸爸”每天給它好吃的,還給它刷澡。

  “這裡雖然沒有家族,但也算是一個家庭。”陳繼銘説,繁育基地希望它們回到雨林,回到自己的象群去,但至今也沒有大象自行離開,也不可能進行驅趕。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説,對這些收容的大象,在什麼條件下可放歸大自然,目前是沒有標準的,“得看它們能否適應野外生存環境,如果能適應,能融入其他象群,那就沒問題”但到目前為止,繁育中心還沒有一起成功放歸野外的案例。

  郭賢明説,野化訓練場沒有圍欄,繁育基地和大自然之間也並無明顯界線,“受傷嚴重的,可能要繼續留在繁育基地,行為矯正後效果不錯的,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把它放歸到自然去,但具體怎麼放、如何放,還在探索之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