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專家成功探索單孔機器人肺癌手術 切口更少、更精準

2021-04-09 13:3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4月9日電 (陳靜 姚君)機器人手術是當今世界胸外科微創手術的最前沿技術,能為患者提供更安全、徹底、精準、快速的手術。記者9日獲悉,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羅清泉帶領團隊,突破技術瓶頸,在世界上率先成功開展了機器人單孔肺葉切除術,切口更少、治療更精準。

  目前,臨床上的機器人胸外手術通常需要3個或4個切口。據介紹,中國醫學專家持續深化微創模式,在現有的機器人胸外手術體系中,探索進行更少切口的精準手術。羅清泉教授帶領團隊創新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多孔機器人單孔操作”的手術方式,完善並豐富了機器人胸外手術的操作模式。

  羅清泉教授團隊提出了“機械臂交叉、左右手互換”的單孔操作技術,有效避免了單切口下機器人“手臂”相互干擾的技術瓶頸,實現了單孔-多臂的機器人胸外手術過程,把創傷降到更低,讓微創更“微創”。

  醫院方面告訴記者,羅清泉教授團隊的相關技術應用論文新近線上發表于知名期刊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多孔機器人體系下應用單孔操作完成肺癌手術,此前在全球鮮有報道。

  這篇創新性的論文介紹了羅清泉團隊在“多孔機器人系統”下採用單孔切口完成的右下肺葉切除術。羅清泉教授告訴記者,手術的單孔切口僅4公分,相關患者術後第二天就下床自如行走,很快就康復出院。

  據了解,2009年,上海市胸科醫院羅清泉教授帶領團隊率先在中國完成了機器人肺葉切除術,開啟了機器人胸部手術在中國的運用。當下,中國有近200家醫療單位擁有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十多年來,上海市胸科醫院在機器人胸部手術領域領跑中國,在肺癌、食管癌及縱隔腫瘤等手術專業方面,積累了豐富而成熟的臨床治療經驗。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醫療機構臨床上使用的基本是進口的機器人手術系統。近年來,上海市胸科醫院運用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前沿技術,聚焦機器人新興研究方向,致力探索國産機器人手術系統研發。“希望國産機器人能早日應用於臨床”,羅清泉教授對記者表示。據透露,目前,團隊已成功完成多例以實驗豬為對象的“國産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肺葉切除”動物試驗。單孔機器人特有的“連續體可彎曲的機械臂”,為手術醫生拓寬了視野及操作角度。羅清泉教授表示,團隊將不斷完善作業系統,探索不同的術式,逐步總結出成熟的手術方法和技巧,為國産單孔機器人早日進入臨床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援。

  此外,羅教授還牽頭了相關新興前沿技術研究課題,探討了拓寬機器人手術適應症,制定及更新了臨床指南與專家共識,為更多高齡患者、年幼患者、或有特殊合併症患者帶來了更多更精準的治療選擇。

  不過,羅清泉教授直言:“雖然現在我們都推廣微創,不斷將手術創傷減到最低。但對患者而言,並不是開孔越少就越好。醫生不應該‘為微創而微創’,一味地去追求少切口,安全、精準、徹底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要為每名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案。”

  據悉,未來,上海市胸科醫院團隊還將積極探索5G技術在機器人手術遠端操作中的運用,並開展局部晚期肺癌、胸腺上皮腫瘤、局部晚期食管癌等疑難機器人特色技術研究。(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