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解讀規劃綱要草案:“十四五”廣東怎麼幹?

2021-01-25 08:47: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解讀規劃綱要草案:“十四五”廣東怎麼幹?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未來五年,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怎麼幹,備受外界矚目。1月24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會議審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將突出哪些重點?廣東將如何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對此,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葛長偉對《規劃綱要》進行解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申卉、魏麗娜、何道嵐、章程、鄧瀟麗、黎慧瑩

  構建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

  汕潮揭、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

  “十四五”期間,葛長偉介紹,《規劃綱要》在編制中力求充分體現國家要求、反映時代特徵,符合廣東實際、順應人民期盼,重點突出了以下六方面內容:一是全力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二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三是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四是持續用力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五是全面提升民生福祉,突出補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的短板,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其中,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破除廣東省發展慣性依賴的一劑良方,也是補短板、強優勢,以更高水準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難得機遇。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作為廣東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定位,《規劃綱要》將這一戰略定位體現到總體要求和各重點任務中,並專章部署建設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規劃綱要》還將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作為一章,提出高品質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和構建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現代化都市圈為主體的增長動力源。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綱要》還有多個“首次”,如首次將教育、健康、民生保障單獨成章,提出逐步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公共資源,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區域均衡配置,增加公辦學位和公共衛生資源供給;首次將保障安全放在與發展並列的突出位置,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出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東,守好國家安全“南大門”等內容。

  適時將部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授權事項率先擴展到廣州

  “雙區”建設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廣東的重要使命。《規劃綱要》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尤其是“雙城聯動”方面有何部署?

  葛長偉介紹,《規劃綱要》著力推動廣深“雙城聯動”發展。一是全力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研究制定省級層面支援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干措施,推動在土地管理制度、資本市場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等關鍵環節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二是以支援深圳同等力度支援廣州實現“四個出新出彩”和老城市新活力。支援廣州學習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做法進一步深化改革,適時將部分授權事項率先複製擴展到廣州。三是支援廣深兩市完善戰略合作機制。加強重大規劃、政策、平臺對接,共建世界級産業集群、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共同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廣東還將著力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其中,要加快建設深港河套、珠海橫琴、廣州等三大創新合作區建設,推動科研資金、設備和生物樣本跨境便利使用,爭取赴港澳“人才簽注”儘快落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廣東將著力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準。一是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大力推進與港澳在市場準入、産權保護、商事規則、資格互認、法治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規則銜接,爭取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對港澳金融、貿易、服務等領域的開放力度。二是大力推動要素跨境便利流動。加快推進“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推動在更多新開通口岸實施“一地兩檢”通關模式。完善財政科研資金跨境撥付手續和稅收優惠制度化,推動港澳科研設備免征關稅進入大灣區內地政策落地。

  在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方面,一是高標準推進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重點合作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構建高水準開放規則體系和共商共建共用的體制機制。積極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擴區,大力支援南沙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二是加快推進一批特色合作平臺規劃建設。精心推進廣州穗港智造合作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等特色合作平臺建設,謀劃建設珠江西岸高端産業集聚發展區、廣佛高品質發展融合試驗區。

  此外,還要著力增強“雙區”對全省的輻射引領作用。做強珠三角節點城市,支援珠海、佛山等七個節點城市圍繞基礎設施、産業佈局、科技創新等方面,強化與廣深港澳軟硬環境對接和協同發展,促進區域産業和人口合理佈局。

  加快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高地

  廣東省具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和強大的創新能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高地方面,“十四五”期間有著怎樣的謀劃?

  葛長偉介紹,當前,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首位,2020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2.9%)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準(2.2%);智慧財産權綜合實力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5.3萬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1.1%,比2015年提高5.5個百分點。同時,廣東省擁有較為完整的産業體系,工業産業基礎堅實,2020年全省工業增加值約佔全國的11.3%,列入全國統計的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廣東有40個,其中銷售産值居全國前三的有20個。

  不過,目前支撐廣東省長期快速發展的傳統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新舊動能還未根本轉換,新的生産要素和新興産業貢獻還難以彌補增長缺口,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還存在比較突出的薄弱環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仍較薄弱,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和重大裝備受制於人,如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汽車、電氣設備製造業等行業的材料及中間品的進口依存度高,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相關産業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

  “十四五”時期,廣東省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創新對高品質發展的驅動作用,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出廣東貢獻;另一方面也要推動産業高端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高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