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柳曉力報道: 今天上午國臺辦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張銘清就中共十六大報告中的兩岸關係問題,以及中共對臺政策發表了講話,並回答了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
張銘清説,黨的十六大報告有關對臺工作的論述,確定了我們黨進入新世紀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明確了當前對臺工作重點。他説,這些論述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發展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基礎;這些論述既保持了我們黨對臺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又體現了我們黨在對臺工作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既堅持了原則,又展現了誠意。十六大報告是我們黨新世紀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於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具有大的指導意義。
在談到將一個中國原則“新三句”寫入十六大報告的意義時,張銘清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是發展兩岸關係與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中國共産黨的十六大鄭重將這一原則主張寫入政治報告中,充分反映我們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的堅定性,也體現了我們的誠意和包容性。這既是全黨的共同意志,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我們希望臺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1992年兩會共識,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
對於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兩岸政治談判問題,即“三個可以談”的論述,張銘清作了明確的解讀。
他説,我們一貫主張開展兩岸對話,進行和平統一談判,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的統一。中共十六大報告就此再次和出鄭重呼籲,並提出“2300萬台灣同胞是我們的手足兄弟,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表明我們在一如既往地為實現和平談判進行不懈的努力。近些年來,儘管由於臺灣方面的原因,使兩岸的對話與商談被迫中斷,但我們始終在積極爭取兩岸商談得以儘快恢復。我們相信,只要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談起來,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得到妥善解決。
張銘清還特別指出,十六大報告中“臺灣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下去”的論述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臺灣同祖國大陸實現統一,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隨著香港、澳門相繼順利回歸祖國後,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已經進入解決臺灣問題的新階段。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二是,近年來,臺灣局勢日趨複雜,“臺獨”分裂勢力不顧臺灣同胞的福祉,一再損害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再破壞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某些外國反華勢力也正在干涉中國統一。臺灣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三是,我們黨和政府已將完成祖國統一確定為新世紀的三大任務之一。我們相信,在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的統一大業一定能夠早日完成。
對於臺灣當局至今仍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張銘清強調,10年前,海協與臺灣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共同奠定了促進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內容及其達成的過程,體現了妥善處理分歧、有效打破僵局的政治智慧,對於建構商談基礎、建立互信具有多層次的豐富含義。可以説,“九二共識”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的典範。遺憾的是,臺灣當局領導人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這一共識,致使兩會的接觸與對話迄今難以恢復。
張銘清説,我們希望臺灣當局認真回應我們的建議和主張,務實承認在“九二共識”中曾經作出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鄭重承諾,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重開對話和談判。 有記者請張銘清就日前臺灣當局有關部門可能在近期完成“兩岸關係條例”的“修法”的問題做出評價,張銘清表示,我們積極推動兩岸“三通”的立場是—貫的,併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們認為,—個中國原則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基礎。“三通”是兩岸間的事,是經濟問題。“三通”商談不是政治談判,商談中可以不涉及—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但絕不能把兩岸“三通”説成是“國與國”之間的“三通”。在臺灣當局拒不承認—個中國原則,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為儘早實現兩岸“三通”,我們主張通過兩岸的民間行業組織就“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進行協商,達成共識,由雙方各自確認就可以通起來。我們這一主張是務實的,可行的。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