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關於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的關係(八)

  時間:2001-04-17 09:29    來源:     
 
                   中日關係
  1992年1月4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會見日本國內閣副總理兼外務大臣渡邊美智雄時説,我們要教育後代注意吸取歷史教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日兩國發展關係有許多有利條件。雙方有著許多共同利益,我們都是同一代人,我們共同努力,發展中日關係,使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這將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江澤民説,中日兩國文化傳統相近,兩國相互了解比較容易。我們對兩國關係乃至全球形勢都要有長遠的眼光。“風物長宜放眼量。”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中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仍然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世界上有各種類型的國家,應該和平相處。中國從來不主張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應當和平協商解決,而不應訴諸武力。
  4月7日,江澤民主席在東京日本廣播協會大廳由慶祝日中邦交正常化二十週年民間組織委員會舉辦的演講會上,發表了題為《國際形勢和中日關係》的演講。
  江澤民説,近年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其中具有最深遠影響的是蘇聯的解體。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形勢發生的最重大的變化。它標誌兩極格局已經結束,世界進入了向多極化發展的轉折時期。國際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分化和組合已經開始。超級大國軍事對峙的局面雖然改觀,但世界依然很不安寧。原有的緊張因素尚未完全消除,新的不穩定因素卻在增多。世界經濟發展也面臨嚴峻的局面。現實告訴我們,人類長期面臨的和平與發展這兩個主要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各國人民仍需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演講中,江澤民著重闡述了我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原則立場和主張。江澤民説,在這樣多樣化的世界裏,國家與國家之間,都不應該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強加於人。我們主張,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具有獨立自主的國家主權和相互平等的地位。各國要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藉口侵犯或吞併別國領土。各國有權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制定自己的政策和法律,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藉口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國與國存在的分歧和爭端,應該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我們認為,這些原則應該成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準則。人類發展到今天,人們已愈來愈認識到大家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裏。各國應該採取開放的態度,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合作。這包括努力促進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合作,建立非排他性的地區經濟合作機制,就地區安全和重大國際事務進行必要的磋商、協調與合作等。這些原則也應該成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基本準則。江澤民指出,在當今的國際關係中,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仍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重的現實問題。建立國際新秩序,就應該打破各種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強淩弱、踐踏別國主權、干涉他國內政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江澤民表示,對亞洲局勢正朝著緩和與穩定的方向發展感到欣慰。江澤民説,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國人民真誠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將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積極鞏固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政府和人民願與亞洲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一起,為在亞洲和世界建立一個和平、穩定、合作、發展的新秩序而共同努力。
  在談到中日關係時,江澤民指出,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中日兩國只有堅持世世代代友好合作下去,才有光明的前途,才是雙方共同利益之所在。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兩個重要文獻,既總結了兩國的歷史,也開闢了兩國關係的未來,為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確立了指導原則。
  展望中日關係的未來,江澤民表示非常樂觀。他表示,只要中日雙方共同努力,中日友好合作關係一定能夠穩步地向前發展,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
  10月24日,江澤民主席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明仁天皇時説,在我們看來,對於中日關係一要以史為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江澤民説,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一世紀。兩國人民在相互往來和文化交流方面傳頌過許多動人的佳話。鑒真和尚矢志東渡日本,李白和阿倍仲麻呂(晁衡)至今仍被兩國人民稱頌。
  江澤民回顧了最近二十年來中日關係在各個領域裏的發展。他説,二十年的實踐證明,中日友好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1998年11月25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前往東京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有史以來首次訪問日本。
  11月26日下午,江澤民主席在日本東京迎賓館同小淵惠三首相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兩國關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和雙方關心的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雙方都認為這次會談是重要的,也是有益的,將對兩國關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江澤民全面闡述了中方對歷史和臺灣問題的立場。
  關於歷史問題,江澤民説,縱觀中日兩國兩千年的關係史,友好與合作是主流。但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多次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侵略戰爭。坦率地講,在多國列強中,日本是加害中國最重的國家。儘管如此,我們一直主張侵略戰爭的責任應由軍國主義分子來負,廣大日本人民同樣也是受害者,應同他們和睦相處,發展世代友好。這一既定政策不會變化。但是,在歷史問題上採取向前看的態度,前提必須是正視和承認歷史,這也是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之所以簽訂的重要政治基礎之一。江澤民指出,回顧中日邦交正常化26年的歷程,不能不遺憾地指出,日本國內不斷有人在歷史問題上製造事端,否認甚至歪曲歷史事實。這些都極大地傷害了戰爭受害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的感情,干擾了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中方從維護歷史真相和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大局出發,不能不作出必要的反應。
  江澤民強調指出,日本軍國主義橫行曾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也使中日傳統友好關係遭到嚴重損害。軍國主義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是完全違背人類和平與進步的歷史逆流,兩國人民應共同予以堅決反對。日本政府對此採取明確的態度,首先對日本繼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有利,也將贏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鄰國的諒解和信任,並且有助於日本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江澤民指出,要解決好歷史問題的關鍵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夠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教訓,真正遏制否認和歪曲歷史的勢力。
  關於臺灣問題,江澤民説,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一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權利。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夙願。從歷史上看,在臺灣問題上日本是有負於中華民族的。日本曾通過武力吞併臺灣並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江澤民指出,日本政府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尊重和理解中國政府關於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1978年締結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又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這不僅進一步從政治上和法律上解決了臺灣地位問題,而且為正確處理涉臺問題確立了明確的指導原則。江澤民表示,必須指出,日本國內在臺灣問題上仍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我們希望日方切實尊重中國政府關於臺灣問題的立場,恪守在中日聯合聲明中就臺灣問題作出的鄭重承諾,妥善處理好臺灣問題。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