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以史為鑒 開創未來(下)

  時間:2001-04-17 09:25    來源: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亞洲各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東方文明,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代以來,亞洲許多國家都遭受了殖民統治和外來侵略,亞洲人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長期英勇奮鬥,終於擺脫殖民主義的枷鎖,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亞洲20世紀這一百年的歷程,是一幅亞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雄渾畫卷,是一部亞洲人民為擺脫貧窮落後而奮發圖強、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偉史詩。近二三十年來,亞洲經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上富有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亞洲國家通過各自的努力和相互合作,對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亞洲越來越成為促進世界安寧和繁榮的一支重要力量。
  亞洲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正在興起,給亞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在多年快速增長中又積累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去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但是應該看到,亞洲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亞洲人民素以勤勞智慧著稱於世。亞洲國家在發展本國經濟和開展區域合作方面也已取得很大成就。我相信,只要善於總結經驗,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調整,繼續弘揚東方文化的優秀傳統,同時加強合作,互相幫助,特別是發達國家要多幫助發展中國家,那麼目前受到金融危機衝擊和影響的國家與地區,就一定能夠克服暫時的困難,贏得新的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當前,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意氣風發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今年,我國遭受了特大洪澇災害,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但經濟和社會繼續穩定發展。我們正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擴大內需,以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同時我們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並向有關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我們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和穩定世界經濟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中國改革開放進行了2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已制定了跨世紀發展的藍圖。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鄧小平先生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中國人民將一心一意地推進現代化建設。在經濟上,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在政治上,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在文化上,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實行科教興國戰略,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總之,就是要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地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這是中華兒女不可動搖的共同願望和決心。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香港已順利實現回歸祖國,明年澳門也將回到祖國懷抱。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只會有利於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反之,以任何方式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臺灣獨立”,就必然造成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危及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人民將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構築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中國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即使中國發展了,也絕不會欺負別人。中國永遠不稱霸。“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我們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鄰國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崇高事業而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在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努力。我們必須繼續艱苦奮鬥,急起直追世界經濟科技的發展潮流。我們必須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吸收人類一切進步的文明成果,來加快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中日兩國應該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繼續加強貿易、投資和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拓展高新科技、環境保護等新的合作領域,不斷提高合作的水準。我們還應該共同為促進區域合作,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發揮積極的作用。
  美好的未來要去創造。未來終究屬於年輕一代。我衷心希望中日兩國青年,相互學習,加深了解,增進友誼,發展合作,為實現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崇高目標,為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繁榮與進步而共同努力。
  在結束我今天的講話之時,我想用曾在早稻田大學學習過的李大釗先生的一句名言,作為給中日兩國青年的贈言: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人類。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