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95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美國——中國協會等六團體舉行的午餐會上發表題為《走向新世紀的中國與中美關係》的演講。
江澤民説,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冷戰已成為過去,兩極格局不復存在,多極化趨勢加速發展,經濟因素和科技進步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上升。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已經成為我們時代的主旋律。但是,人們居住的這個星球遠非一片樂土。今天,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尚未得到改變。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因素引發的政治磨擦、武裝衝突乃至局部戰爭不斷發生。貧困、失業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問題,也困擾著我們的世界。
江澤民説,總結過去,放眼未來,各國人民殷切期望共同創造一個和平、平等、合作和繁榮的新世界。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正確處理國際關係,包括正確處理中美關係的一個立足點。
江澤民指出,中國和美國是兩個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我們兩國都是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負有重大責任。中美兩國所在的亞太地區,多年來一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勢頭,為世人所矚目。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偌大的地球似乎變小了,浩瀚的太平洋也似乎變窄了,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繫更加密切了。所有這一切使我們深切地感到,中美兩國需要加強交往與合作。
江澤民説,事實表明,為了維護和發展穩定的良好的中美關係,需要從現實出發,一是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尋求雙方利益的匯合點,加強合作;二是妥善處理分歧,求同存異,減少麻煩,使雙方關係不受到干擾。
江澤民坦率地指出,影響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是臺灣問題。這是一個關係到中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直接牽動著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的重大原則問題。
江澤民説,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結束臺灣海峽兩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和不可動搖的意志,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為了全民族的利益和前途,中國政府早在十幾年前就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今年初我又提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我們主動採取了一系列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措施。這些政策和措施促使兩岸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各項交流不斷擴大。但是,臺灣島內“臺獨”勢力的活動日益猖獗,他們在某些外部勢力的支援下,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這是一股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背叛中華民族利益的政治逆流。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理所當然地要堅決反對。
江澤民指出,構成中美關係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就是臺灣問題。美方明確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明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方聲明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承諾逐步減少售臺武器直至終止。
江澤民説,多年來的事實一再證明,在臺灣問題得到較好處理的時期,中美關係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反之,兩國關係便波折疊起,麻煩不斷。最近克林頓總統和美國政府多次表示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只同臺灣保持非官方關係,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主張,反對臺灣獨立,反對臺灣加入聯合國。我們重視這些承諾。我們還注意到,美國政府表示對臺灣領導人今後訪美要加以嚴格限制。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嚴格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來處理臺灣問題。
江澤民説,如何對待由於兩國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發展程度和歷史傳統的差異而産生的分歧,也是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問題。
江澤民説,從世界多樣性的現實出發,只有恪守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項國際關係準則,尊重各自的自主選擇,求同存異,才能建立和發展國與國之間的良好關係。
江澤民説,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建立和發展良好的關係,就要增加了解,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中國需要了解美國,美國也需要了解中國。
江澤民説,談到人權問題,我認為:第一,要考慮國情的不同。對中國來説,確保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也是最大的人權保障。中國有12億人口,每年凈增1400萬人,而有些國家人口基數很小,有些國家人口增長很慢,甚至是負增長。顯而易見,我們不可能推行與它們同樣的人口政策。不然的話,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其他權利更談不上。因此,確保中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乃是不斷改善人權狀況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內容。
第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中,都會有侵犯人權的現象發生。重要的是政府對這些現象採取什麼態度。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侵犯人權的現象,對這些現象,中國政府的態度歷來是堅決反對,並依法糾正。
第三,不能把危害國家和侵犯人民利益的犯罪行為劃入人權保障的範圍。世界許多國家的法律對這類活動都是明文禁止的。我們一貫主張“言者無罪”,但對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必須依法懲治,這樣做正是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權利。
第四,中國參加了一系列有關人權的國際條約,我們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在保障人權問題上進行平等對話與合作,但是我們反對以維護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
關於兩國經貿關係問題,江澤民説,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是相當快的,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關於兩國貿易有些不平衡的問題,除雙方對統計方法有不同的認識外,還應看到,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比較複雜,其中也包括美國對中國實行的貿易限制,不允許一些産品向中國出口,這種做法使美國的産品失掉了不少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隨著中國經濟的更大發展,兩國貿易的進一步擴大,我相信是可以逐步走向貿易平衡的,早日解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有利於中美貿易的發展。中國將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雖然中國經濟增長較快,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至今仍是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認為,只要明確肯定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以“烏拉圭回合”協議為基礎,充分考慮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原則,經過有關各方的友好協商和共同努力,就能解決好恢復中國的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對中國有利,對有關各方都是有利的。
江澤民強調,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美兩國,合作則兩利,對抗則俱傷。中美關係出現停滯或倒退,都是兩國人民不願意看到的。正確的選擇是,從兩國關係的實際出發,放眼全球,面向21世紀,努力擴大共同點,排除干擾,克服困難,進一步發展中美關係。這樣才能造福于兩國人民,併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