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江澤民強調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必將遭到徹底失敗

  時間:2001-04-10 16:46    來源:     
 
    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電 (記者孫兆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天在此間強調,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已成為全中國人民更加迫切的願望和要求。中國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任何製造“臺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圖謀,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必將遭到徹底失敗。他説,兩岸同胞情同手足,應為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共同努力。

  江澤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今天上午參加了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聯組會,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就祖國統一問題發表了講話。

  江澤民指出,中國人民從來不怕鬼,不信邪,對於任何危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鬼邪之舉,我們都堅決反對。任何製造“臺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圖謀,無論是來自臺灣島內的什麼人、什麼政黨和政治派別,也不管他們的後面有什麼外部勢力在支援,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必將遭到徹底失敗。

  江澤民説,在解決臺灣問題上,我們將繼續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繼續貫徹我在一九九五年提出的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前不久發表的《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充分表達了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立場。和平統一,對臺灣同胞有利,對全中國人民有利,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利,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方式。為了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盡一切可能,爭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當然,前提是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出現外國侵佔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也是我們的一貫立場。

  江澤民指出,臺灣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我們將始終如一、真心實意地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我們相信,在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事關臺灣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臺灣同胞一定會作出正確的抉擇。我願借此機會再次鄭重表示,我們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當家作主的願望和發展經濟的要求,維護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我們願意同一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進行廣泛的接觸和交往,不斷增進了解、增強共識,為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和祖國的和平統一而共同努力。我們希望,在條件成熟時,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努力通過協商的辦法解決雙方間的分歧,為兩岸關係的發展鋪平道路,為祖國統一的最終完成奠定基礎。要促進臺灣同胞全面認識和正確理解我們的對臺方針政策,加深他們對祖國大陸的了解,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創造有利條件。

  江澤民説,在座的各位政協委員,為協助中共和政府落實對臺方針政策,團結海內外臺灣同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為促進海峽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促進臺灣問題的早日解決作出新的貢獻。各級中共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中共和國家對臺灣同胞的各項方針政策與法律,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們堅信,經過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共同努力,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聯組會上,委員們就祖國統一、政協工作、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兩岸經貿關係、西部大開發、臺商投資等問題發表了意見。民革中央名譽副主席賈亦斌、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禎、全國臺聯副會長石四皓、臺盟中央常委鄭勵志、全國臺聯副會長蘇民生、臺盟中央常委林東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發言中表示,完全贊同《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中所闡述的原則,堅決支援中國政府促進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正立場及採取的一切措施。他們提出,要加強對臺灣歷史和民情的研究,切實做好臺灣人民的工作;進一步開放臺商投資,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就政協工作,民革中央常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鄧成城就實施西部大開發問題發了言。

  江澤民邊聽邊記,並不時插話,就一些問題和委員共同討論。

  座談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周鐵農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王兆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張克輝等參加了座談。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