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産)又稱無形遺産,是相對於有形遺産,即可傳承的物質遺産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的首批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中,我國崑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中國古琴藝術入選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將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包括什麼 1989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五屆會議通過《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建議世界各國儘快採取行動,保存、保護並傳播民間創作這一全人類的共同遺産。
民間創作(或傳統的民間文化)是指來自某一個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遊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業、建築術及其他藝術。此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了“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産代表作條例”,旨在獎勵口頭和非物質遺産的優秀代表作品。代表作的範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定期向會員國發佈已被宣佈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清單。這些代表作在經過嚴格的程式後評估産生。代表作必須符合雙重標準,一方面要在文化上有特殊價值,一方面要有組織措施加以保證。
代表作必須接受監督,每兩年向教科文組織報告行動規劃的實施情況,如果不遵守行動規劃,稱號可能被撤銷。
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需先入國家級名錄
我國將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體系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績顯著
《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
崑曲
發源於江蘇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名單,中國的崑曲藝術入選,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古琴
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主要由弦與木質共鳴器發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古琴藝術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入選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