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世紀交替,千年更疊,人類社會的發展正在揭開新的篇章。
回首二十世紀,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和精神財富,同時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數百起局部戰爭以及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慘遭戰爭劫難和戰爭威脅之苦;中華民族曆盡磨難,中國人民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奮鬥,最終使國家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之彌足珍貴。
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人類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嚴峻的挑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中國正在一心一意地進行現代化建設,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新世界。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中國人民願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為表達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真誠願望,使世人對中國的國防政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情況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現發表《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一、安全形勢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安全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大國關係複雜,多種矛盾鬥爭交織,但相互借重、相互合作、相互制約的基本特徵沒有改變。廣大發展中國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國際舞臺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間經濟聯繫不斷加強,各國仍把發展經濟、創新科技和提高綜合國力放在首位。世界和平的力量超過戰爭的力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新的世界大戰不會發生。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定。許多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已擺脫金融危機,經濟逐步恢復增長,前景看好。絕大多數國家把振興經濟、加強對話與合作作為主要政策取向,堅持在主權平等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原則基礎上發展國家關係。有關國家繼續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端,不斷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安全對話,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10+3)的合作在經濟、金融領域逐步展開。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明顯走向緩和。中越簽署陸地邊界條約。南海地區形勢基本保持穩定。
但是,世界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因素明顯增加,天下還很不太平。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還沒有根本改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某些大國推行"新干涉主義"、新"炮艦政策"和新經濟殖民主義,嚴重損害許多國家的主權獨立和發展利益,威脅世界和平與國際安全。在處理國際和地區安全事務中,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嚴重挑戰。一些國家以"人道"和"人權"為藉口,公然違背《聯合國憲章》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特別是北約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向南斯拉伕聯盟發動軍事攻擊,對國際形勢和國際關係産生了重大消極影響。軍控與裁軍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消極事態,特別是有關國家仍在繼續研發和試圖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及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國際社會防擴散和推動裁軍進程的努力受到損害。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國際競爭空前激烈,金融和經濟風險增加,經濟安全問題為各國所關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南北之間的發展差距和貧富懸殊繼續拉大,兩極分化狀況更趨嚴重。
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出現新的起伏,因民族、宗教、領土、資源等因素引發的衝突和戰亂不斷。一些國家繼續擴大軍事集團、強化軍事同盟和謀求更大軍事優勢,嚴重影響了國際安全與穩定。各種分裂勢力、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給國際社會不斷帶來危害。環境、毒品、難民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
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的消極因素有新的發展。美國進一步強化在本地區的軍事存在和雙邊軍事同盟,推動研發並計劃在東亞地區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日本確定"周邊事態法"等,違背時代潮流。聯合軍事演習在本地區有增無減,不利於國家間建立信任。影響朝鮮半島安全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南亞地區形勢仍不穩定。在南海地區蠶食中國主權權益的事件仍時有發生,有的域外國家也試圖插手南海問題。
臺灣海峽局勢複雜、嚴峻。李登輝悍然拋出所謂"兩國論"的分裂主張,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對一個中國原則採取回避和模糊的態度,臺灣分裂勢力圖謀以各種形式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嚴重破壞了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這是造成臺灣海峽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美國不斷向臺灣出售先進的武器裝備,其國內有人企圖推動國會通過所謂《加強臺灣安全法》,還有人企圖將臺灣納入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日美修訂的防衛合作新指針,始終不明確承諾不把臺灣劃入其欲軍事介入的"周邊安全事態"範圍。這些行為助長了臺灣分裂勢力的氣焰,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危害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變化了的世界需要摒棄冷戰思維,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和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新安全觀的核心應該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聯合國憲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維護和平的政治基礎。互利合作、共同繁榮,是維護和平的經濟保障。在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協商和談判,是解決爭端、維護和平的正確途徑。只有建立新的安全觀和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才能從根本上使世界和平與國際安全得到保障。
中國的發展與穩定,中國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以及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和維護地區安全新秩序,是中國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將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為維護、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二、國防政策
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根據憲法所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始終把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致力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環境。中國的發展和強盛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而只會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永遠不稱霸,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中國的國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鞏固國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完全是為了自衛。中國努力避免和制止戰爭,努力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特別是在國家和平統一的基礎遭受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中國必須加強運用軍事手段捍衛主權和安全的能力。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中國立足於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國家安全,堅持獨立自主地進行國防決策和制定國防發展戰略,不與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自力更生地建設國防科技工業和發展武器裝備。
——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中國在戰略上實行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這種防禦是和平時期努力遏制戰爭與準備打贏自衛戰爭的統一,是戰爭時期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攻勢行動的統一。中國軍隊立足於用現有武器裝備作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做好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準備。
——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國軍隊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加強全面建設,努力建成一支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中國堅持品質建軍、科技強軍、依法治軍,實現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加強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軍隊戰鬥力。
——實行軍民結合,全民自衛。中國堅持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思想,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相結合。預備役部隊和民兵保持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訓練水準。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於民的方針,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提高國防動員能力。 ——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發展經濟和加強國防,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任務。國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局。同時,國家必須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努力增強國防實力,大力支援軍隊加強品質建設,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
——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戰爭政策、侵略政策和擴張政策,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形式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別國。中國不搞軍事擴張,不在國外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反對軍備競賽。中國支援國際社會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安全、穩定所作的努力。
中國擁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於自衛的需要。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不參加核軍備競賽,也從不在國外部署核武器。中國保持精幹有效的核反擊力量,是為了遏制他國對中國可能的核攻擊,任何此種行為都將導致中國的報復性核反擊。中國核武器的數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準,其規模、結構組成和發展與中國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相一致。中國的核武裝力量直接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指揮。中國對核武器的管理採取極為慎重、負責的態度,建立了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防範措施,確保了核武器的安全可靠。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貫徹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中國政府始終如一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關係到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根本問題上,絕不會讓步和妥協。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更替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事實。解決臺灣問題完全是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臺灣出售武器或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結盟,反對任何形式的外來干涉。中國政府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統一,主張通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的對話與談判解決分歧。但是,如果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如果外國侵佔臺灣,如果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只能被迫採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的統一大業。"臺灣獨立"就意味著重新挑起戰爭,製造分裂就意味著不要兩岸和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堅定不移地以國家意志為最高意志,以民族利益為最高利益,完全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有辦法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坐視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得逞。
三、國防建設
武裝力量體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並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有國防部,隸屬於國務院,是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的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擔負防衛作戰任務,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它的組織體制,按基本組織結構分為總部體制、軍兵種體制、軍區體制。
——總部體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部體制,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構成。中央軍事委員會通過四總部對各軍區、各軍兵種實施領導指揮。國防部的具體工作由四總部分別辦理。總參謀部是全國武裝力量軍事工作的領導機關,負責組織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建設和組織指揮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行動,設有作戰、情報、訓練、軍務、動員等業務部門。總政治部是全軍政治工作的領導機關,負責管理全軍黨的工作,組織進行政治工作,設有組織、幹部、宣傳、保衛等部門。總後勤部負責組織領導全軍的後勤建設和後勤保障工作,設有財務、軍需、衛生、軍事交通運輸、物資油料、基建營房、審計等部門。總裝備部負責組織領導全軍的武器裝備建設工作,設有綜合計劃、軍兵種裝備、陸軍裝備科研訂購、通用裝備保障、電子資訊基礎、裝備技術合作等部門。
——軍兵種體制。中國人民解放軍由陸軍、海軍、空軍三個軍種和第二炮兵一個獨立兵種組成。陸軍由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海軍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岸防兵、陸戰隊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空軍由航空兵、地空導彈與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等兵種和專業部隊組成。第二炮兵由戰略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以及專業部隊組成。
——軍區體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區(戰區)是根據國家的行政區劃、地理位置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設置的軍事組織,下轄若干陸軍集團軍、各兵種部隊、後勤保障部隊和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協調本區內陸軍、海軍、空軍部隊的聯合作戰行動和演習;直接領導所屬陸軍部隊的組織建設、軍事訓練、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後勤和裝備保障等;領導本區的民兵、兵役、動員、人民防空和戰場建設等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設有瀋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7個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設有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軍事科學院是全軍最高軍事科學研究機關,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中心。國防大學和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院校。國防大學主要負責培訓高級指揮人員、高級參謀人員和高級理論研究人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主要負責培養高級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專業指揮人才。
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是以預備役人員為基礎、現役人員為骨幹,按規定的體制編制組成的部隊。預備役部隊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平時按照規定進行訓練,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戰時根據國家發佈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是擔負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的部隊,受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雙重領導,由內衛、黃金、森林、水電、交通等部隊組成。
民兵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民兵在軍事機關的指揮下,擔負戰備勤務、防衛作戰任務,協助維護社會秩序。總參謀部主管全國的民兵工作,各軍區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省軍區是本地區的民兵領導指揮機關。
國防動員與國防教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動員準備和動員實施工作。1994年11月,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是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主管全國國防動員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其主要任務是:貫徹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組織實施國家國防動員工作;協調國防動員工作中經濟與軍事、軍隊與政府、人力與物力之間的關係,以增強國防實力,提高平戰轉換能力。
國家在和平時期進行動員準備,將人民武裝、國民經濟、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動員準備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和計劃。人民武裝動員是國家將武裝力量由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的措施和活動。國民經濟動員是國家將經濟部門及其相應的機構有組織、有計劃地從平時體制轉入戰時體制的措施和活動。人民防空動員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建設和管理人防工程、指揮、通信警報、疏散地域,組織開展重要經濟目標防護、人民防空宣傳教育、經費和資産管理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空法》 于1997年1月1日施行。國防交通動員的主要任務是,平時從組織、物質、技術等方面進行交通、通信保障準備,戰時組織實施交通、通信保障。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在和平時期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完成動員準備工作;在國家發佈動員令後,必須完成規定的動員任務。目前,中國正按照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兵於民的方針,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增強動員潛力,提高動員能力,推動國防動員建設不斷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中國的國防教育實行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全體公民進行國防理論、國防精神、國防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國防知識,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履行國防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單位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國家和社會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宣傳活動;軍隊開放各類軍事博物館、軍史陳列館、英雄部隊榮譽室和英模人物紀念館,作為地方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基地;學校在軍事機關的協助下,按照不同級別和類別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或者在有關課程中增加國防教育的內容。國家將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軌道,逐步使國防教育社會化、多樣化、經常化、制度化。
國防費
中國政府對國防費始終堅持嚴格控制、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的原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體制和法規制度。國防費預算、決算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國家和軍隊的審計機關,對國防費總預算和分項、分部門預算及預算的執行實施全過程審計監督。
中國國防費包括:人員生活費、活動維持費、裝備費。人員生活費主要用於軍官、文職幹部、士兵和職工的工資、伙食、服裝等;活動維持費主要用於部隊訓練、工程設施建設及維護和日常消耗性支出;裝備費主要用於武器裝備的科研、試驗、採購、維修、運輸和儲存等。中國國防費的保障範圍,既包括現役部隊,又包括民兵、預備役部隊,並負擔了部分退役軍官供養和軍人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社會性支出。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國年度國防費分別為934.7億元、1076.7億元和1212.9億元人民幣(見圖表1)。年度國防費的增加,主要是用於軍隊停止經商活動後,保障各項事業正常運轉增加的維持費用;退役軍官的安置和供養增加的支出;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提高的情況下,保證軍隊人員的生活水準能夠同步提高,調整軍隊人員的工資、津貼標準增加的支出;負擔駐澳門部隊開支增加的支出。
|
人員生活費 |
活動維持費 |
裝備費 |
合計 |
1998年 |
322.7 |
298.0 |
314.0 |
934.7 |
1999年 |
348.6 |
380.3 |
347.8 |
1076.7 |
2000年 |
405.5 |
418.1 |
389.3 |
1212.9 |
圖表1:1998-2000年中國年度國防費構成(經費單位:億元人民幣)
中國國防支出的總體水準是比較低的。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國國防費佔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8.66%、8.20%和8.29%,都低於前幾年的水準(見圖表2)。2000年中國國防費折合為146億美元,只相當於美國的5%,日本的30%,英國的40%,法國的48%,德國的64%(見圖表3)。中國國防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也低於美國、韓國、印度、英國、法國等國家(見圖表4)。
圖表2:1995年-2000年中國國防費佔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
圖表3:2000年度部分國家國防費比較(單位:億美元) 注:按2000年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匯率 :1美元≈8.28元人民幣
圖表4:1999年度部分國家國防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 注:圖內數據來源於上述國家公佈的國防報告、財政報告或其他政府文告
國防科技工業
中國發展國防科技工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國防的基本需要,保障軍事裝備的生産和供應,提高國防現代化水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建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基本滿足了人民解放軍從單一陸軍向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發展的需要。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獨立掌握核武器及空間技術的國家。在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已經實現了由仿製到自行研製的根本轉變,有力地提高了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水準。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建立精幹高效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系,中國對國防科技工業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3月,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立。國防科工委作為國務院主管國防科技工業的部門,對國防科技工業實施政策、法規、規劃、標準、監督等方面的行業管理。1999年7月,核、航太、航空、船舶、兵器工業總公司等五個軍工總公司改組為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中國航太機電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等十大集團公司。通過改革,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優化結構和改善佈局,精幹軍工隊伍,增強平戰轉化能力,努力建立開放式的新軍工體系。
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堅持科教興業,充分利用國家科技力量發展軍工科研生産,加強與世界各國國防科技工業的合作與交流,促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步伐,努力為軍隊提供性能先進、品質可靠、配套完善的武器裝備。同時,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大力推進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充分發揮軍工行業的優勢,優先發展民用核電、航太、航空和船舶等産業,實現軍民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目前,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
邊防建設
中國有2.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和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與周邊20多個國家接壤或隔海相望。中國政府奉行睦鄰友好政策,嚴格按照與相鄰國家簽訂的條約、協定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陸地邊界和擁有的海域實施防衛、管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保衛邊防、海防安全。中國主張通過談判解決懸而未決的邊界和海域劃界問題,重視在邊境地區建立互信機制,反對使用武力或採取激化事態的行動。中國已與大部分周邊國家解決或基本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六十年代,中國與朝鮮、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緬甸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九十年代,又先後與寮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越南等六國簽訂了新的邊界條約或協定,重新劃定或基本劃定了邊界。中國與寮國、俄羅斯重新勘定了邊界,中哈勘界野外作業已經完成,中吉勘界已經啟動,中越勘界即將展開。中國與朝鮮、蒙古、俄羅斯、緬甸、越南、寮國等國家分別簽訂了邊境管理制度、建立相互信任措施、預防危險軍事活動、開展邊防合作等一系列條約、協定和協議,在雙邊或多邊的法律框架內共同維護邊界秩序,保持了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大力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各種合作關係,全國沿邊、沿海地區目前有對外開放口岸200余個。
中國實行以軍隊為主,軍地分工負責,軍民聯防的邊海防管理體制。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國的邊海防工作。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邊防法制建設,制定了一系列邊防法律法規,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制定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國家有關部門對出入境檢查、口岸管理等工作頒布了專項的規章。邊防管理職能部門積極開展對廣大邊民的國界意識、邊防觀念、邊防政策和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反走私、緝毒等專項鬥爭,依法打擊各種跨國、跨境犯罪行為。
駐軍澳門
繼1997年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又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履行防務,是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重要標誌,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保持澳門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嚴格遵循了法律規定。1993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明確規定,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防務。1999年6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並自1999年12月20日正式施行。澳門駐軍法規定,澳門駐軍不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當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澳門駐軍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澳門駐軍將遵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予以必要的幫助;澳門駐軍的任務是,擔負防衛勤務,管理軍事設施,辦理有關涉外軍事事宜,確保澳門的安全穩定;澳門駐軍的費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負擔;澳門駐軍實行人員輪換制度。澳門駐軍法還對駐軍人員的義務與紀律以及司法管轄等問題作了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隸屬於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主要由陸軍部隊組成,在機關編有少量的海、空軍人員。駐澳門部隊履行防務職責,必須遵守全國性的法律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執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後,堅持依法駐軍、依法治軍、依法行事,嚴格管理,刻苦訓練,嚴明紀律,全面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按照澳門駐軍法規定,駐澳門部隊與特區政府建立了正常的工作聯繫,還適時開闢接觸澳門社會的渠道,增加了澳門市民對駐澳門部隊的了解和信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將始終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有效履行防務職責,完成駐軍法賦予的各項任務,為國家安全和澳門穩定與發展作出貢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二零零零年十月 北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