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93年4月27日“汪辜會談”前汪道涵(左)與辜振甫握手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93年4月27日,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主持這次會談。這是兩岸授權民間團體最高負責人首次舉行會談,標誌著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協與臺灣海基會在香港就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經過香港會談及兩會函電磋商,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基會表述內容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表述內容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汪辜會談”就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聞等領域的交流進行了協商,簽署了四項協議,受到了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
四項協議包括《汪辜會談共同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在《汪辜會談共同協議》中,“雙方認為應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確定了兩會事務性協商的議題,同意就臺商在大陸投資權益及相關問題、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等問題擇時擇地繼續進行商談,就加強能源、資源之開發與交流進行磋商,並同意積極促進青少年互訪交流、兩岸新聞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則商定了海協與海基會各層級負責人的定時會談與機制。其他兩項協議則由兩會付諸實施。
“汪辜會談”推動了兩岸談判進程,也促進了兩岸交流蓬勃發展。但這樣的大好局面後來遭到了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的蓄意破壞。1995年李登輝借私人訪美進行分裂中國的活動,毒化兩岸關係,兩會協商被迫停止。
1998年,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氣氛有所緩和。當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會代表團訪問上海、北京。汪道涵與辜振甫在上海再度會晤。“汪辜會晤”開啟了兩岸政治對話,雙方達成了包括繼續進行政治、經濟等廣泛內容的對話及汪道涵會長應邀訪問臺灣的四項共識。
但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輝的破壞。1999年7月,李登輝拋出“兩國論”分裂主張,拆毀了兩會商談的政治基礎,阻撓汪道涵會長訪台,兩岸協商再次被迫停止。2000年李登輝下臺,新任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持續陷入緊張僵局,兩會未能再續協商,汪道涵會長與辜振甫董事長也未能再次會面。
2005年1月3日,辜振甫逝世,汪道涵電唁深表哀悼,唁電説:“汪辜會談,兩度執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滬上之晤,竟成永訣。……期我同胞,終能秉持九二共識與汪辜會談之諦,續寫協商與對話新頁。”12月24日汪道涵會長逝世,臺灣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與緬懷。
(來源:新華網)
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