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局局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近日受訪時強調,“人來人往”勝過“文來文往”,大陸居民個人遊的實施有助增進兩岸民眾間的相互了解。
為何選擇在第三屆海峽論壇上宣佈個人遊于6月28日開放?邵琪偉解釋説,海旅會和臺旅會已經進行了數輪的磋商,就個人遊實施的相關問題,包括試點首先選擇哪幾個城市等,都進行了反反覆復的討論、磋商,已經達成了共識。正好6月中旬在福建廈門舉辦第三屆海峽論壇,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為什麼選擇北京、上海、廈門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邵琪偉表示,因為北京和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這兩個城市對旅遊的管理是比較好的;而選擇廈門,因為大陸方面要支援海西經濟區的發展,很多政策應該放在“海西”選擇一些城市來先行先試。所以,雙方(“小兩會”)一開始便表示,不要嘗試太多,先試一試。如果試了比較成功,一些問題有解決的辦法了,再逐步來擴大。
為何赴臺個人遊要交保證金,還要提供工作證明等材料?邵琪偉表示,個人遊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安排。既然是一種特殊的安排,它就需要有一些保障性的措施,這些保障性措施完全是為了推動兩岸旅遊業健康有序、長期平穩發展。
邵琪偉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主持人專訪時,還就個人遊的費用可能要比團隊遊高、個人遊效應評估、他本人此前6次赴臺考察印象等問題,回答了提問。
個人遊開放之後是不是能夠讓兩岸的民眾走得更近?更加讓兩岸的民眾互相了解?邵琪偉回答説,這是一定的。人來人往永遠要勝過文來文往,你通過媒體,通過書本,包括現在通過網路,不可能對臺灣、對臺灣民眾有深刻的了解,反過來講一樣。一定要通過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