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舉國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週年之際,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慶祝中國致公黨成立80週年,回顧中國致公黨的奮鬥歷程,展望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的光明前景。首先我謹代表中國致公黨中央向全體黨員表示節日的祝賀!向蒞臨會議的中共中央領導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前來祝賀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謝意!向遠道而來的海外朋友和港澳臺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中國致公黨80年的奮鬥歷程
中國致公黨80年的奮鬥歷程宛如一幅壯麗的歷史畫卷。80年來,致公黨不斷探索奮進,維護僑益,投身於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與中國人民一起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到來。
1925年10月,中國致公黨由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總堂發起在舊金山成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前加入美洲致公堂,對其進行改組。中國致公黨成立之後,為爭取和維護僑胞正當權益,為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進行了不懈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司徒美堂、官文森、許志猛、黃鼎臣等致公黨前輩及廣大致公黨員與各地僑胞一道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捐資出力,浴血抗敵,為奪取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勳。
抗戰勝利後,中國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致公黨1947年5月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後,逐步走上了與中國共産黨真誠合作、共同奮鬥的道路。1948年5月,致公黨發表宣言,響應中國共産黨“五一”號召,從此走上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産黨真誠合作、風雨同舟的道路。致公黨擁護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號召廣大海外僑胞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貢獻力量。1949年,致公黨的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與籌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形勢的變化,致公黨的總部遷到內地,團結和動員廣大黨員和海外僑胞,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致公黨關心海外僑胞的生存和發展,努力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致公黨為廣大歸僑僑眷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積極建言獻策,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在此後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致公黨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同甘共苦,並與之共同經歷了嚴峻的歷史考驗。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致公黨動員和團結全體黨員及所聯繫的歸僑、僑眷、歸國留學人員和海外僑胞以及港澳臺同胞,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而繼續努力奮鬥。致公黨的組織進一步發展,成員素質進一步提高,活動範圍進一步擴大,現有3314名黨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202名黨員在政府和司法機關中擔任領導職務,其中有1位國家二級大檢察官,2位副部長,3位副省長和其他11位副省級幹部,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涌現了一批著名的專家和學者,還有一批黨員被聘為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的特約檢察員、監察員、審計員和教育督導員,直接參與執法、行政等部門的監督工作,並且還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在國家修改憲法和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過程中,致公黨中央所提意見受到高度重視。自14號文件頒布到2004年底的15年間,致公黨中央領導人參加高層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總計180多次,就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
致公黨以發展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圍繞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迴圈經濟、可持續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部地區崛起、華僑華人資源可持續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貧困地區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等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的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的意見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極大地激發了黨員的使命感和作為感。致公黨充分發揮“僑”、“海”特點和優勢,努力增進僑界的團結,與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社團建立了聯繫。致公黨關心僑胞的生存與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僑心,涵養僑力;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參與世界性和區域性的反“臺獨”、促統一運動,積極開展民間外交,加強與未建交國家僑團的聯繫,不失時機地開展僑務對臺工作;加強與海外留學人員的聯繫,引導他們發揮所長回國工作或為國服務,關心和支援他們回國創業。致公黨還積極動員和組織海內外熱心社會公益的有識之士,採取引資引智等多種方式,對貧困地區實施幫扶,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80年來,中國致公黨不斷經受考驗、發展壯大,完成了從舊民主主義政黨向富有生命力的新民主主義政黨的轉變,進而成為與中國共産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此時此刻,我們深切懷念為中國致公黨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司徒美堂、陳其尤、黃鼎臣等已故領導人。我們還要向董寅初、伍覺天、楊紀珂、鄭守儀等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中國致公黨80年奮鬥歷程的基本經驗
中國致公黨在80年的風雨歷程中,緊跟歷史潮流,追求進步,追求光明,尤其是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後,致公黨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總格局中的一員,不斷增強參政黨意識,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取得了顯著業績,自身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必須始終堅持和維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我國現行的政黨制度是近現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國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政治智慧的結晶。回顧近百年的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不同階級、不同群體、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整合起來,上升為統一意志,形成可以付諸實踐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能應對來自國際的各種挑戰,化解國內的諸多矛盾;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得到全面的發揮,多黨合作才有正確的方向、蓬勃的生機和光明的前途。縱觀中國致公黨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接受和維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歷史:正是在中國共産黨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致公黨的前輩作出了正確的抉擇,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們作為多黨合作總格局中的一員,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取得諸多業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建設一個符合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的過程中,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我們不可動搖的信念。
——必須始終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政黨,我們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秉持愛國主義旗幟。愛國主義成為我們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祖國統一而共同奮鬥的力量源泉,成為我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並不斷取得發展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取得革命勝利後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致公黨追隨這條正確的道路,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實踐證明,致公黨只有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才能團結廣大成員和所聯繫的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留學人員、港澳臺同胞,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貢獻應有的力量。
——必須始終保持“僑”、“海”特色。中國致公黨形成于海外,與海內外僑界的天然聯繫是中國致公黨的特點,也是開展工作的優勢所在。數以千萬計的海外僑胞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關心海外僑胞的生存和發展,鼓勵他們融入主流社會,遵守住在國法律,與當地人民友好相處,為住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我們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牽線搭橋,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援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積極參與世界性和區域性的反“臺獨”、促統一運動,為中國的和平統一事業貢獻力量。我們以“僑”架橋,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民間外交,加強與未建交國家的僑團和社會知名人士的交往,促進所在國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我們努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僑心,涵養僑力,增強海外僑胞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我們關注僑界的新生力量,支援和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或以各種方式為國服務,為歸國留學人員創業環境的發展建言獻策。實踐證明,致公黨只有始終不渝地保持“僑”、“海”特色,才會富有活力;致公黨與“僑”界的聯繫越密切,越能有所作為。
——必須不斷增強參政黨意識,提高參政能力。作為一個參政黨,要在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中發揮應有作用,就必須不斷增強參政黨意識,不斷提高對參政黨性質、地位、作用和歷史使命的認識,併為之努力奮鬥。為了激勵廣大黨員,我們提出了“黨的規模小聲音不能小,黨員人數少作為不能少”,要求大家“致力為公、參政興國”。現在,這兩個口號已成為全黨上下的共識。實踐證明,增強參政黨意識,履行參政黨職能,是體現我們存在價值的根本所在。
——必須堅持學習,與時俱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形勢逼人,不進則退。作為一個參政黨,如果不注重學習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基於這一認識,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們注重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把握時代精神,堅持與時俱進,力求創新。我們在中央領導班子中開展集中學習、總結經驗的活動,在全黨開展建設“學習型參政黨”活動,加強參政能力建設,切實提升黨的整體素質。可以説,學習使我們不斷發展與進步,創新使我們保持了生機與活力。
——必須始終加強自身建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黨的整體素質,永葆生機和活力,是完成中國致公黨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中國致公黨不斷順應形勢的發展,在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調整、充實和發展。我們的領導班子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始終保持團結,不斷增強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我們注意緊緊依靠黨員,堅持從實際出發的群眾路線,增強黨內事務的透明度,激發黨員的參與熱情,擴大黨員的參與範圍和程度;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心老同志,在黨內提倡幫扶,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我們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與制度,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繫,保證決策的順利實施。我們既著眼于政治交接,注重優良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又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和創新;我們既及時彰顯取得的業績,激勵黨員的作為感;又勇於正視自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並依靠全體黨員和所聯繫的群眾不斷加以解決。實踐證明,只有加強自身建設,我們才能做到政治上增進共識、組織上堅強有力、精神上積極向上、行動上規範有序,履行參政黨職能上奮發有為。
80年的成就來之不易,80年的經驗彌足珍貴。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也離不開全黨同志的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三、發揚致力為公的優良傳統,為實現民族振興、祖國統一而奮鬥
回首80年的風雨歷程,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形勢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致力為公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參政興國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中國致公黨一定要繼續堅持致力為公、參政興國,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在國家的未來發展中有所作為。
不斷增強多黨合作意識,共同堅持好、維護好、落實好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繼〔1989〕14號文件之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共中央又制定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這是新世紀新階段發展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綱領性文件。中國致公黨作為參政黨,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意見》精神,著眼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共同堅持好、維護好、落實好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們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和社會,努力從全局的高度思考民主黨派的工作,真正做到審時度勢,放眼未來,把致公黨建設成為與中國共産黨親密合作、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
不斷增強致公黨的特色意識,團結廣大僑胞,為統一大業服務。在新世紀新階段,作為涉“僑”涉“海”的參政黨,中國致公黨要繼續致力於團結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留學人員和港澳臺同胞,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凝聚僑心的工作,在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首要任務。我們讚賞和支援海外僑胞反“臺獨”、反分裂、求和平、促統一的心聲和舉動。我們願意廣泛聽取海外僑胞在祖國統一問題上的意見,願意與海外僑胞一道,高舉“一個中國”旗幟,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而繼續奮鬥。
不斷增強參政能力意識,努力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參政黨。當今世界發展日新月異,形勢逼人。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始終站在時代潮頭,為我們做出了與時俱進的表率。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致公黨能否帶領廣大黨員與中國共産黨同舟共濟,經受住各種風雨的洗禮和考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建設的加強。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體現政治聯盟特點、體現進步性和廣泛性相統一的原則,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把自身建設提高到新的水準;要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要不斷提高建言獻策能力,切實推動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要不斷提高合作共事能力,與中國共産黨在親密合作中共同進步;要不斷提高民主監督能力,真正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摯友和諍友;要不斷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充分調動黨員及所聯繫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同志們,朋友們,如果説二十世紀是中國飽經憂患、奮起抗爭、走向富強的大變革時代,那麼二十一世紀就是中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大發展時代。經濟騰飛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美好前景催人奮進。全黨同志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觀,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團結一致,奮發進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各位朋友,各位僑胞們,促進中國的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包括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這一歷史任務而繼續努力奮鬥!
(這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2005年10月2日在中國致公黨成立8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致公黨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