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民革中央副主席談兩岸辛亥百年紀念:不宜炒作分歧(2011.03.15)

時間:2011-03-16 09:19   來源:廣州日報

何丕潔(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鄭建邦(民革中央副主席兼聯絡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會理事)

  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何丕潔、鄭建邦談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

  孫中山先生逝世86週年紀念日剛剛過去,各地都在舉辦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在全國“兩會”閉幕前,來自民革組的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各界人士來到北京中山公園,參加紀念儀式,共同緬懷這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週年,隆重紀念百年辛亥,是民革中央和民革各級組織今年工作重點之一。

  廣州日報已經于近期啟動了“百年辛亥暨中山先生海外尋蹤”大型採訪。在孫中山先生逝世86週年之際,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鄭建邦接受本報專訪。談及個別地方利用“辛亥搭橋,經濟唱戲”,鄭建邦的態度很堅決:“你要做,你就做這件事,要不你就不做。如果這樣搞的話,就把這個‘經’念歪了。”  

  廣州是革命的策源地,武漢是辛亥首義之地,南京體現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山先生在中山市出生,在北京病逝,此外還有上海、天津等地,都與辛亥革命有很深的淵源。

  ——鄭建邦

  我認為,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都應該圍繞‘和平統一,振興中華’這一主題。兩岸都高度認同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求大同、存小異,才能夠真正實現振興中華。

  ——何丕潔

  紀唸書畫展7月到粵

  記者: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民革主要承擔什麼工作?

  鄭建邦:在全國政協舉辦的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民革是籌委會組成單位之一。同時,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系列活動,也是民革各級組織2011年工作重點之一。民革自身也有一套完整規劃,包括舉辦大型座談會、紀念論壇、組織出書、紀念文集,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出“百年辛亥專題系列講座”等。今年“兩會”上,來自民革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有多份這方面的提案。

  何丕潔:今年7月22日~8月2日,在國家美術館將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中國書畫展。在北京展覽結束後,還將到廣東等地巡展,港澳臺等地也有意向要求前往巡展,或者進行合作聯展。

  紀念就是大興土木?

  記者: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

  鄭建邦:現在一説紀念,在有的人看來,就是大興土木,就是氣派的硬體、恢弘的慶典,還是應該更多挖掘其中的精神內涵。這次“兩會”期間,有的地方同志和我談,提議想搞什麼“辛亥搭橋,經濟唱戲”,為的是背後的招商引資。我本身對此不太贊同,我的態度是:你要做,你就做這件事,要不你就不做。如果這樣搞的話,就把這個“經”念歪了。

  何丕潔:其實不只是紀念辛亥革命,總的來説,國人對歷史、文化、精神方面的東西還是注重得不夠。比如在國外,到名人故居和歷史景點,外國人很多都是全家來參觀,仔細地聽、仔細地看。而不少中國人到了這些景點,只聽“咔咔”聲不斷,拍了照片就走人,到此一遊就完了,這種參觀就比較膚淺,也很浮躁。

  記者:目前,在國內的廣州、武漢、中山、南京等地,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活動正日益升溫,各地的紀念活動是否存在競爭?

  何丕潔:國內各地對紀念辛亥革命的積極性都很高,城市之間肯定有競爭。比如中山艦打撈出水後,幾個省份之間也爭得比較厲害,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對當地的文化、旅遊、經濟起到積極作用。經過反覆考慮,民革中央也提出了意見,最終中山艦落戶武漢。

  但是每個城市一定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強調每一個城市在辛亥革命中發揮的作用,通過紀念來打造城市的歷史人文品牌。

  鄭建邦:如果城市間有競爭的話,我希望這種競爭能變成協調與合作,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大家共同把這篇文章做好。

  故居不要鎖起來

  記者:與辛亥革命相關的歷史遺跡、舊址、故居,各地保護中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開發利用?

  何丕潔:對辛亥革命歷史遺跡的保護開發,整體來説還做得不錯。很多城市也都在挖掘歷史人文資源,為今天的城市建設發展服務,這種現象應該肯定。但是也要注意,這些辛亥革命的遺跡、故居,原來大多比較簡樸,有的地方卻借機大興土木,修得富麗堂皇,過於豪華奢侈,不注重文化內涵和精神的東西,太注重硬體開發、商業旅遊、浮躁的東西,這就失去了紀念的意義了。這種傾向應該克服,我們希望能恢復歷史的真實面貌,修舊如舊。

  鄭建邦:在辛亥革命的遺跡保護上,問題其實比較多。在很多地方,有些故居比較破敗,除了缺資金,更關鍵的是,在當地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即使有了維修保護,該怎麼利用好?有的故居被管理起來了,和廣大市民又隔離了,失去存在的意義了,應該把管理和服務結合起來。

  應作為兩岸的紐帶

  記者:在紀念活動中,海峽兩岸會開展哪些合作?民革怎樣看待這種合作?

  何丕潔:孫中山先生畢生致力於振興中華、追求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海內外華人都是炎黃子孫,我認為,紀念辛亥革命的活動都應該圍繞“和平統一,振興中華”這一主題。兩岸都高度認同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求大同、存小異,才能夠真正實現振興中華。通過緬懷這一段歷史,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實現今後的建設目標。

  鄭建邦:民革舉辦的紀念活動,屆時會邀請港澳臺和海外的相關專家參加。在這些地區散佈著一些辛亥革命志士後裔,應該説,第二代的人數越來越少了,第三代的年紀也都越來越大了,他們對紀念辛亥也相當積極,很熱烈的。就我們所知,在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的僑界,都紛紛在籌建紀念活動。

  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應該作為團結兩岸同胞的一個紐帶。應該通過紀念,把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未來看得更清楚,而不是利用這個機會來炒作兩岸之間的政治分歧。如果在紀念活動的過程中,兩岸同胞還顯得生分了,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在海外籌備活動的態度就是:帶著誠意、擱置爭議、建立互信、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希望團結盡可能多的同胞,做好這件事,回到紀念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本來意義上。

  年輕人憂患意識不足

  記者:對辛亥革命這段歷史,當代青少年接觸得夠嗎?該怎樣讓當下年輕人更多地了解辛亥歷史、辛亥精神?

  鄭建邦: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的接觸少,我確實很擔心這一點。就拿廣州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來説,我去過好多次,每一次的心情都很激動和崇敬,在憑吊之後,心靈就像是得到了一次凈化。

  在黃花崗起義中就義的烈士,犧牲時也才20多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都是很文弱的知識分子,在戰場上卻那麼勇猛、忘我,他們為什麼就能這樣?應該説,現在的社會環境和100年前大不一樣,今天的年輕人更關注眼前的問題,憂患意識要差一些。 (記者 石善偉、李棟、何濤、于夢江、張瑩)

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