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臺灣地名解説集錦澎湖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時間:2006-10-18 16:37    來源:     
 
 

 

  1、馬公

  馬公舊稱為“媽宮”,相傳在明初,移民在今天的正義街十九號創建“娘媽宮”,為全臺最早創建的廟宇,地名刪去“娘”字稱“媽宮”,民國九年改稱為“馬公”。

  2、湖西

  在澎湖島之東,有大武山與尖山,兩山之間為一小盆地,內有洼地潴成一小湖,在其東西各有一村,稱為湖東、湖西,湖西之地名由此而來。

  3、白沙

  以白沙島名為地名。白沙島一帶,因佈滿珊瑚砂礫,陽光照耀下,遠眺就像白沙成環帶一般,所以得稱。

  4、西嶼

  西嶼因位於澎湖本島西方大島嶼而得稱。 今稱為漁翁島,乃是西人的譯音地名。

  5、望安

  望安島舊稱為八罩島,因附近有八個島嶼而得名。望安原稱為網埯,因為過去漁夫在凹灣處曬網而得名。近來也有人説,鄭成功由金門率艦隊經七美嶼,遙望八罩島,希望能平安抵達,故得稱。

  6、七美

  七美島以前稱為南天島、大嶼、南嶼等,位於澎湖群島之最南,因為有七美人貞節故事,所以於民國三十八年,改稱為七美嶼。

  “澎湖”一名乃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清波靜如湖而得名。

  七美

  白沙 西嶼 馬公 望安 湖西

  七美鄉居民以討海為主,每發生海難,就可能多出幾個寡婦,所以曾有“寡婦島”之稱。本鄉為澎湖列島南端之最大孤懸島嶼,故原名為“大嶼”,光復前稱為“大嶼莊”,光復後因改治為鄉,又改稱為“大嶼鄉”。民國三十八年劉燕縣長為紀念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本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節之貞烈事跡,經呈報省府核準後,始正式更名為“七美鄉”迄今。

  地理位置:位處北緯二十二度九分四十秒,係澎湖群島的極南點。

  本鄉位於澎湖群島的北端,故早時名日“北山嶼”(或名頂山)。因島上盛産白色砂砱及細砂,幾經變遷,乃取現今之名曰「白沙」。島上居民均于明、清年代,自福建泉州、漳州及金門等地遷入。

  地理位置:白沙鄉位澎湖群島最北側,昔時曾以南緣的淺灘和馬公島相連,自成一獨特的島嶼。本鄉南以中正橋為界接湖西鄉,西以跨海大橋為界接西嶼鄉,東邊至島嶼村,北邊至鬥嶼燈塔。地形多為丘陵,地勢平緩南北傾鈄,且海岸線複雜。

  西嶼原名為“漁翁島”,因位澎湖縣西方,故名“西嶼”。地理位置:本鄉地形四面環海,海岸有沙岸及岩岸。包括漁翁島與小門嶼,與澎湖本島及白沙島形成拱狀環抱的“澎湖灣”。

  馬公,以前叫做“媽宮”。其地名之由來,係源自明代派兵入澎逐倭寇時,駐軍興建“媽祖宮”於此,成為當時居民聚會之處,每中途相遇總是問哪兒來、哪去?回答都説“媽祖宮”,久之遂説“媽宮”。初為“媽宮”,再轉化為“馬宮”,至日治時期乃被改寫為“馬公”,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澎湖本島以大城山為主峰,海拔四八公尺。本市區域以興仁裏在大城山尾,自此西起獅山、大案山,入馬公港內連接小案山,分馬公港為南北兩灣。本市區域佔澎湖本島西半。

  “望安鄉”原名“網埯”,其名稱的由來,是明永歷十五年鄭成功由金門帶兵東渡臺灣,經七美嶼,遙望八罩島,希望能平安抵達,故稱之為望安。

  地理位置:望安鄉是由八罩群島所組成,為一離島鄉,分別散佈在馬公南方海域,花嶼村為省轄最西村落。

  湖西鄉係此地東側低窪,積水成湖,而村落恰位於湖之西岸,故名“湖西”。

  地理位置:本鄉位於澎湖本島東半部,西接馬公市,西北以中正橋與白沙鄉隔海相連,三面環海,中無高山阻隔,海域遼闊。不但風景絕佳,土壤、水源與地勢等天然條件比其他鄉市優越,總面積約三三平方公里。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