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臺灣地名解説集錦基隆市區地名由來》

  時間:2006-10-18 16:37    來源:     
 
 


 
  1、基隆市 

  平埔“凱達格蘭”族老家,漢人聽成河洛語的“雞犬加籠”,後簡稱“雞籠”,清代把“雞籠”改稱“基隆”表示“基地昌隆”。

  2、中正區 

  原叫“八尺門”,與基隆港外的和平島以橋相連,光復後為紀念故總統蔣中正才改名。

  3、中山區 

  基隆港區有“白米甕”老地名傳説,光復後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才改名。

  4、安樂區 

  取自區內的“安”和裏及“樂”一里的裏名。

  5、信義區 

  原叫“田寮港”,光復後取自“八德”中第五、六德“信”、“義”作為行政區名。

  6、仁愛區 

  原名“石牌街”,光復後改為仁愛區。

  7 、七堵區 

  先民拓墾時期,防止當地先住民各族入侵的土墻,七堵就是第“七”座“堵”墻。

  8、暖暖區 

  平埔族暖暖社的故鄉。

  基隆原名雞籠,一由於基隆山形似雞籠,一認為起源於此地之平埔族,自稱Ketaganan(凱達格蘭)之刪去taga,譯Kenan之音為雞籠。清雍正元年(1723),漳州人從八里坌、金包裏(金山)萬里瑪鋉,移至雞籠,在牛稠港虎子山築魚寮,發展至仁愛區海濱,建街肆,稱崁仔頂街,是市街創建之嚆矢。光緒元年(1875)設臺北府分府通判于雞籠,並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稱基隆。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