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紀念孔子誕辰2575週年
新華社臺北9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王承昊)破曉時分,臺北孔廟大門人來人往,大成殿內燈火通明,殿外的廣場兩側站滿了前來觀禮的民眾。
28日清晨6時,臺北市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5週年釋奠典禮在孔廟隆重開始。
伴隨著鐘鼓和悠揚的樂曲聲,釋奠典禮如往年一樣依“三獻古禮”完成37道儀程,包括啟扉、瘞毛血、迎神、進饌、上香、行獻禮、恭讀祝文、全體鞠躬、飲福受胙、撤饌、送神、闔扉、撤班等,這也是目前臺灣保存最完整的“三獻古禮”。
釋奠典禮由臺北市市長蔣萬安擔任“正獻官”,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擔任“奉祀官”。參與典禮的執事禮生由孔廟所在地的德高望重人士以及明倫高中和麗山高中的學生擔任,演奏古樂八音的樂生由重慶中學的學生組成,表演“三獻舞”的佾生大多數來自大龍小學。
90分鐘的典禮過程,從陰有微雨到漸漸雲開日出,參加這一文化盛事的人們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完成儀程,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之意。
臺北市民俞女士的二女兒是演奏古樂器“特磬”的樂生,今天第一次在祭孔典禮演出,她的大女兒也曾經是樂生,“樂生的訓練非常艱苦,不僅要練習音樂技能,還要訓練站樁的體能。兩個孩子報名樂生都是她們自己主動提出的,她們覺得作為在孔廟附近上學的學生,參加祭孔典禮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才藝課老師劉佩萱已經是第七次作為禮生參加祭孔典禮,她認為嚴格遵循古禮的祭孔典禮非常有教育意義。“儒學是‘禮’的文化。祭孔典禮本身就是一種傳承儒學禮儀和精神的教育,孔廟不僅是祭祀孔子的廟堂,也是學堂。”
大學二年級學生黃裕傑從曾經擔任過禮生的同學那裏了解到祭孔典禮,非常好奇地報名擔任禮生。“沒擔任禮生之前,我對孔廟的印象很模糊,這次作為典禮的一分子,面對面體會我們的文化傳統,深受震撼。”
今年臺北孔廟還設計了鎮紙和“智慧糕”,作為參加典禮的禮物吸引了許多民眾排隊兌換。鎮紙是一款圓形沙漏,象徵光陰寶貴;“智慧糕”表面刻有由臺北孔廟書法名家手寫“學好孔孟”組合字樣。
臺灣各地有大小40多座孔廟。當天,桃園、彰化、臺南、高雄等縣市也舉行了紀念孔子誕辰2575週年釋奠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