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實施在即,將對內地經濟社會以及個人置業等産生深遠的影響。“成家立業”是中國人一個重要的傳統觀念。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臺灣,買房置産也可謂老百姓的頭等大事。臺灣地區實行不動産登記制度已經多年,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登記不動産的呢?
臺灣:實價登記 遏制炒房
臺灣”不動産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站”截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臺灣地區現行的土地及不動産登記制度,即“土地登記規則”施行于1999年,迄今已推行了近16年。在臺灣每座房屋基本都有一張“身份證”,即使是沒有産權的房屋,近20年房齡的基本也都做了登記手續。按照規定登記的不動産,物權設定及變更,如果沒有依法登記,則不能生效。2012年8月後,臺當局更是進一步規定房屋交易必須實價登記,讓這張“身份證”的內容更加詳盡。
在臺灣,房屋登記不僅包括成屋、預售屋,還包括了土地、農地、店面及工廠等類型。登記不動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座不動産要登記的內容,涉及位置、面積、格局、産權及價格等資訊。為了填寫這些複雜公文,臺灣還出現了一個專門的職業——“地政士”(“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
在嚴格的不動産登記制度之下,官員想要瞞報財産也幾乎不可能。按照臺“公職人員財産申報法”規定,全臺約6萬名公職人員應定期申報包括不動産在內的個人財産,馬英九、吳敦義、王金平等人名下的不動産都相當清楚。民眾想要知道公職人員手上的土地到底值多少錢,只需上網登錄“不動産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查一下周邊土地價格,就能知道個大概。
據媒體報道,臺灣不動産登記中要求實價登記這一措施,確實對房産交易健康透明化有一定積極影響。實價登記後,當一個地區的房屋買賣成交量到達一定數量後,將為民眾反應出該地區更為準確真實的房價平均值,也能避免賣家漫天要價。(俞菁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