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女校長和她的大學--觀臺灣私立大學現狀

2016年03月13日 21:57:20  來源:
字號:    
  新華網臺北11月3日電(記者廖翊、向劍幗)位於臺北木柵的世新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大學校門很特別,為一洞門,洞門幽深,形同隧道,須穿過長長的“隧道”才能進入美麗的校園。這種構建,正是世新大學歷程的如實寫照。

  “世新大學由我父親成舍我創辦于1956年,開始叫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後改成專科學校,1991年父親去世後升格為學院,直到1996年才有了今天的名稱。她的發展經歷了很多的曲折和艱難。”校長成嘉玲對記者説。

  現在的世新大學擁有4個學院、一萬多名學生,並且有了博士班、碩士班,教學、研究、財務等綜合評鑒在全臺新改制的大學中名列前茅。

  成嘉玲女士為留美博士,回臺後擔任東吳大學經濟系主任、商學院院長;1991年成舍我先生去世後,成嘉玲承繼父業,被聘為學院第一任院長。迄今,她擔任這一職務已整整10年,這在臺灣委實不多見。

  “世新大學的校訓是‘德智兼修,手腦並用’,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比較自由、輕鬆、開放,並且注重實踐。”成嘉玲校長介紹説。

  在世新大學的管理、新聞傳播、人文社會、法學等4個學院中,以新聞學院歷史最為悠久,其廣播電視係最為知名,所培養的學生遍及島內各類媒體,報考者眾,錄取分數甚至比公立大學還高。

  在成校長的引薦下,記者參觀了廣電係的攝影棚和“世新廣播電臺”。廣電係設備完善而先進,廣播電臺不僅有FM廣播,還有網路電臺,受眾面遠遠超出校園。

  成校長主張學校社會化,強調學生在學期間應具備工作能力,廣電係的社會影響應是體現了她的辦學理念。學校還辦了多份報刊,甚至對外發行,其中以“立報”和“破報”最有名,立意是不破不立。

  成嘉玲校長還認為在學術上應放寬視野,世新大學與外界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和聯繫,與祖國大陸的北京廣播學院等往來密切。

  但是,走過了一段幽深“隧道”的世新大學並非無虞。

  “作為私立大學,我們一直在爭資源。”成校長説。她所説的“資源”指的是經費和生源。她介紹説,經費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

  私立大學基本靠收取學雜費及社會捐助維持運轉,有關部門給予些微補助。但最近一年來臺灣經濟的不景氣,嚴重影響了校方的經濟來源——今年秋季開學後,有四分之一的學生須依靠助學貸款;財政上的困難也使有關部門減少了對校方的補助。從社會捐助來説,臺灣社會向來捐廟宇多,捐學校少,經濟危機時更是如此。

  至於生源,由於臺灣辦學門檻越來越低,造成私人辦學越來越多,小小的臺灣,公立、私立院校近年來爆增到130多所,為搶生源維持生存,惡性競爭相繼展開,許多院校甚至以贈送電腦、承諾就業等手段爭搶學生。

  由於社會對私立大學存在偏見,在這一爭搶戰中,私立大學是不佔上風的;大學聯考制度取消後,新辦私立院校的招生更是面臨危機,一些私立大學不排除關門的可能。

  然而,成校長感嘆説,大學的“關門”概不如社會對學生的關門來得嚴峻:就拿以前最好就業的廣電係來講,時至深秋,今夏畢業的學生仍有近一半未找到工作。

  成嘉玲校長對記者説,作為一個老牌且有一定影響的私立大學,世新大學在競爭中生存下來應沒有太大問題,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當是學校該如何進步和發展,“突破是最難的。”

  她告訴記者感到愕然的一個消息:“我剛剛辭去校長的職務,現只是擔任學校董事。”對此她的解釋是,換一個新的、有能力、有想法的校長對於世新大學的發展來説有好處,“我退下之後,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為兩岸的新聞、學術交流做更多的工作,這是我多年來的心願。”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