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15日刊載在臺大陸生七七的文章《筆電裏的大世界》,文章説,在臺北誠品書店,從一本小小的筆電開始,“我”開始去尋找屬於“我”的世界,在筆電上寫下一個又一個規劃;去發現,去傾聽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全文摘編如下:
在臺北待久了,我的心逐漸變得細膩而開闊起來,讓我可以去捕捉散落在這個城市喧囂之外的文化氣息。
一切,從一本小小的筆電開始。
誠品書店無疑是臺灣文化軟實力的一個典型代表,有一次,在一個出售各式筆電日曆的專區閒逛,剛好書店在做一個傳奇筆電主題書展,心生好奇,小小筆電竟然也可以做展覽?
店員告訴我:“這可是非常傳奇的筆電,可以稱得上是筆電世界裏的賓士。”於是她跟我介紹了關於這個叫做Moleskine的筆電的訊息和使用方法。原來這個小小的本子,已經在歐洲的藝術家手裏傳承了一個世紀以上,從梵谷、畢卡索到海明威,都在上面留下了無數且無價的手稿。
1920年,海明威在巴黎的咖啡館,在Moleskine上寫下“你屬於我,整個巴黎屬於我,我卻屬於手裏的鉛筆和筆電。”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我在臺北的書店中,與這個神奇的本子結緣,更是與生命中一段不一樣的旅途邂逅。
於是,我帶著我的筆電,去尋找屬於我的世界。
身在臺北,有太多的好去處。各種書院、藝文講座、文化沙龍絕不會讓你寂寞。紫藤廬就是我發現的一個好地方。它是一個茶館,卻又不只是茶館,它是臺北市第一處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而制定的活古跡。這裡身處繁華之地,卻鬧中取靜,不管是品茗聊天,還是文化交流,都是一個理想的去處。
臺北最讓我喜歡地方是,只要隨便找來一本宣傳冊,或是打開一個網頁,就能發現一個個讓人心動的文化活動。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環境,原本越來越懶惰的我,逐漸告別了宅在家裏終日與筆電為伍的日子,開始在我的筆電上寫下一個又一個規劃。
在這個城市裏,我帶著我的筆電,去發現,去傾聽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這裡,我遇到過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攝影師,他給我欣賞了一些我不曾見過的作品,告訴我屬於那個年代的百姓生態;我也遇到過一些小眾的藝術家,做著自己喜歡的東西,過著讓我羨慕的日子。或許他們已經不愁生計,因此可以憑著興趣生活;又或許他們只是不願向生活妥協,還在追逐著自己最初的夢想。無論如何,這背後,都是一個又一個吸引我的故事。
我會繼續記錄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用手中神奇的筆電,去完成屬於我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