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組合:只需搞清楚書給誰看
行業揭秘人: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金麗紅、
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
成功關鍵詞:名人效應
“我先泡一壺茶,咱們邊喝邊聊。”
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辦公室,副社長黎波笑著説道,話音剛落,他的“黃金搭檔”、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金麗紅女士快步走進辦公室,也主動打起了招呼———現在,中國出版界著名的“金黎組合”,就在我們面前。
馮小剛執導的賀歲電影《大腕》裏,每個“大腕”背後都有高人。在近十年來中國社會名流出書熱的背後,同樣站著兩位“大腕”,他們就是金麗紅和黎波。經過他們出版的作品可以説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朔的《王朔文集》《看上去很美》、白岩松的《痛並快樂著》、崔永元的《不過如此》、吳小莉的《足音》、余秋雨的《行者無疆》、劉震雲的《手機》、馮小剛的《我把青春獻給你》、姜戎的《狼圖騰》等。
説起來,金麗紅和黎波的合作,始於1988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他們先是在華藝出版社任職,當時金麗紅是華藝出版社的副社長,黎波是出版發行部主任。當時的出版界,“就是文學熱啊,什麼實用類書,什麼名人書,這些種類都沒有,主要在文學這一大塊。”金麗紅説。
她:大膽決定為“痞子王朔”推出文集
1991年,金麗紅推出《王朔文集》,此舉在當時震驚了整個文學界。在此之前,王朔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只在文學期刊上發表過,對於這個貌似玩世不恭的京派作家,當時的文學批評界基本保持沉默,偶爾發出的聲音也是陰陽怪氣,諸如稱王朔作品為“痞子文學”。
在推出文集之前,她和王朔進行了溝通——當時還沒有實行版稅制,王朔開門見山:“你給我多少錢呀?”金麗紅反問他:“你想要多少錢?”王朔脫口而出:“100萬!”金麗紅笑了:“王朔,我們好好談一談,我是很認真的。”最終,雙方經過協商,最後決定按版稅來計算酬勞。所謂版稅,就是指出版社每賣出一本書,作者都有相應的提成,比如雙方約定版稅為10%,如果這本書的定價是20元,那麼作者就可以從每本書中獲得2元的收益。
著名的文化批評家何三坡在接受採訪時,説起了一個細節,十多年前,他去金麗紅辦公室談事,期間一個編輯過來問金麗紅某部稿子是否可以簽下來。“金麗紅拿到書稿後,掃了一眼開頭,然後看了看作者和內容簡介,3分鐘不到,就同意簽出版合同。”目睹此情此景的何三坡感慨萬分,“她的敏銳、膽識、氣度和眼光,在中國出版界中絕無僅有。”
他:就是那個打破行規的“傻子”
“為什麼渠道商想要你的這本書,搶你的這本書,原因在於他判斷這本書一轉身就能賣出去,根本不會砸在手裏。”負責發行的黎波經過深思熟慮後,要求新華書店先付錢再提書,這種方式,不要説在當時,就是現在也極為罕見。因為,通常的方式是書店提書後先賣三個月,三個月後若能按時結款,出版方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圖書的回款期往往被人為拉長。果然,黎波的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對方的回復:“哪冒來的傻子,新華書店的規矩你懂不懂?”
“我當時強調,暢銷書必須先給錢,相當於打破了固有的行規,所以很多書店不能接受。可是,我完全是按照市場的規律在走。”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2010年9月,“金黎組合”再次聯手白岩松,推出了他的最新作品《幸福了嗎?》。
“這本書白岩松總結社會,切入的角度非常好,話題也非常恰當。十年前做他的《痛並快樂著》,沒多久銷量就突破60萬冊,《幸福了嗎?》花的力氣也是挺大的,現在為止走了40多萬冊。”對於這樣的銷售結果,黎波表示滿意。
“以前做簽售,無非就是在書店出個預告,現在我們更加注意細節。”黎波説,在去簽售之前,他們會通過當地媒體發新聞預告,同時派人在書店周邊做宣傳,在社區貼海報、貼預告、發傳單、在大學校園網裏發表消息並置頂……
“盡一切可能開闢新的宣傳渠道,同時我會督促銷售部在各地重點碼堆此書。現在我們正在各地設置專櫃,那樣效果會更好。”黎波説,這一套動作下去後,每次簽售都戰果顯著,書店高興,讀者滿意,“出版人就更不用説啦!”
採訪進行中,金麗紅起身去電腦前看了看,隨即興奮地宣佈:“今天,《幸福了嗎?》在噹噹網和卓越網的銷量都是第一名!”對於作者白岩松,金麗紅也是讚不絕口,“這本書能暢銷,他起到關鍵作用!”她認為,首先是白岩松的公眾認可度高,大家信任他,“他是偶像派加實力派,男女老少通吃!”同時他還經常主動提出一些行銷構想,比如通過新興媒體做行銷,去圖書銷售火爆的網路書店做視頻訪談等。
“訪談後網站也願意強推,直接就拉動了圖書銷量!”金麗紅説,現在在噹噹網上,《幸福了嗎》每天的銷量達到1000多本,這相當於北京圖書大廈一個月的銷量!網站賣得好,又反過來促進實體書店更加重視這本書,由此形成良性迴圈,獲得渠道優勢。
針對性:針對性,還是針對性
在金黎看來,現在的購書人群有三大類,第一類是12歲到18歲的青春閱讀群體,他們是閱讀主體,他們的閱讀以學習知識、了解社會、增長閱歷為目的;第二類讀者是18歲到36歲的青年白領讀者,這部分人閱讀是以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為主;第三類是銀發讀者,以55歲至70歲的人群為主,這些人有錢、有閒、有閱讀慾望,是滿足願望和偏重實用性的一群讀者。
黎波説:“面向這三大人群,我們的書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銷量相對也就會大。”
金麗紅補充説:“出書前的第一件事是先問自己:我出的這本書給誰看?這個問題弄清楚了,後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